又黄又无码在线免费看_av操操_青青草超碰_成人伊人精品色XXXX视频

北京大學腫瘤醫(yī)院

返回

頂部

網站導航

363-364期(完成)-1.jpg

研究實現蛋白質復合物穩(wěn)定遞送抗瘤

作者: 來源: 發(fā)布時間:2024-12-18

日本東京大學Cabral等設計了一款聚合物斗篷,可保護蛋白質復合物的結構穩(wěn)定性和生理活性,實現體內遞送及腫瘤特異性藥物釋放,在小鼠模型內展現了高效安全的抗腫瘤作用。(J Am Chem Soc. 2024年10月2日在線版)

蛋白質復合物是一類重要的活性分子,通過蛋白質-蛋白質相互作用,在一系列生理過程中發(fā)揮關鍵調節(jié)作用,也因此成為極具治療潛力的候選藥物類型。以白介素-15為例,IL-15可促進自然殺傷(NK)細胞和免疫T細胞的活性與增殖,在免疫系統(tǒng)中發(fā)揮著關鍵作用。將IL-15與其受體α(IL-15Rα)結合形成復合物,可以進IL-15向免疫細胞的反式呈遞,更高效、持久地激活抗腫瘤免疫。

但要構建穩(wěn)定的蛋白質復合物并不容易,蛋白質復合物的高級結構主要由非共價的相互作用維持,在復雜的生理環(huán)境下并不穩(wěn)定。研究者致力于開發(fā)一種可靠普適的平臺化技術,實現蛋白質復合物穩(wěn)定且可控的體內遞送,以提高蛋白質復合物的成藥潛力。

為了實現穩(wěn)定的蛋白質復合物遞送,主流研究策略是基于蛋白質工程技術構建融合蛋白。為了實現特定的性質和功能,傳統(tǒng)的蛋白質工程需要復雜的結構設計和生產工藝以實現結構優(yōu)化;對于不同的蛋白,需要開發(fā)特定的工程策略以滿足具體需求,這些均導致應用成本較高。為實現更經濟、普適的蛋白質復合物遞送,研究者決定擯棄現有的蛋白質工程策略,在不改變蛋白質結構的情況下提升復合物穩(wěn)定性,簡化設計與生產。

這種新的策略就是給蛋白質復合物披上一件保護性的聚合物斗篷,也就是功能化的嵌段共聚物(block copolymer)。嵌段共聚物是指將至少兩種性質不同的聚合物鏈段連接,由此形成的特殊聚合物。這樣的設計可結合不同聚合物的性質與功能。研究者利用嵌段共聚物同時錨定蛋白質復合物的不同亞基,相當于通過聚合物涂層將蛋白質復合物牢牢地包裹起來,保護了蛋白質復合物的穩(wěn)定性與生理活性。

研究者以IL-15/IL-15Rα復合物(IL-15cx)為例,展示了一款聚合物斗篷——IL-15納米超激動劑(Nano-SA)的設計方案。使用聚乙二醇,以及與部分被羧基二甲基馬來酸酐(CDM)修飾的聚賴氨酸,連接成具有生物相容性的嵌段共聚物。其中,在經過修飾的聚賴氨酸中,CDM通過與IL-15和IL-15Rα形成酰胺鍵,負責錨定IL-15cx;而聚乙二醇則在與IL-15cx結合之后,起到了對復合物的保護作用。

通過這樣的設計,聚合物涂層穩(wěn)定了IL-15和IL-15Rα的蛋白質-蛋白質相互作用,有效地固定了IL-15cx復合物,并將其與周圍環(huán)境隔開,為IL-15cx在體內的穩(wěn)定遞送奠定了基礎。

將蛋白質復合物穩(wěn)定地遞送至腫瘤所在區(qū)域是成功的第一步,但此時還有問題需要解決,那就是實現藥物載荷的腫瘤靶向釋放。研究者在設計Nano-SA時巧妙地利用了正常環(huán)境與腫瘤微環(huán)境的pH值差異。Nano-SA可感知酸性的腫瘤微環(huán)境,在pH值小于6.5時,CDM與復合物之間的酰胺鍵斷裂,這時IL-15cx脫去了斗篷,從而實現了腫瘤特異性的釋放。

研究者接下來在小鼠模型中驗證了Nano-SA的功能。靜脈注射后,Nano-SA在血液中穩(wěn)定循環(huán),將IL-15cx完整地遞送至腫瘤部位;而在進入腫瘤部位后,Nano-SA選擇性地釋放了IL-15cx。由此,Nano-SA顯著放大了抗腫瘤免疫信號,同時減少了全身脫靶效應。在小鼠結腸癌模型中,Nano-SA實現了強大的免疫治療效果,在消除腫瘤的同時,未引起免疫相關副作用。實驗證實了聚合物涂層在穩(wěn)定蛋白質復合物、開發(fā)創(chuàng)新療法方面的潛力。

基于IL-15復合體的激動劑已在臨床試驗中展示出良好的前景。今年4月,美國FDA批準了IL-15超級激動劑Anktiva與卡介苗聯合使用,用于治療對卡介苗無應答且伴有原位癌的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NMIBC)成年患者。研究者指出,全新Nano-SA系統(tǒng)或將在后續(xù)研究中展現良好的臨床轉化潛力。

研究者正與業(yè)界合作,希望將這一技術推進到臨床轉化階段?;?/span>Nano-SA在小鼠靜脈注射模型中顯示的安全性,在未來的臨床試驗中,研究者或將針對轉移性腫瘤,探討Nano-SA系統(tǒng)在全身性給藥方面的優(yōu)勢。同時基于Nano-SA顯示與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協(xié)同作用,未來的臨床試驗中或將探討Nano-SA+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組合的治療效果。

研究者指出,除了該研究中選取的IL-15復合體之外,聚合物斗篷系統(tǒng)還可應用到其他的蛋白質中,成為普適的平臺化方法。該系統(tǒng)還可在生理條件下保護復合體不受活性分子(如蛋白酶)的降解,并改善其藥代動力學性質。這項全新的聚合物系統(tǒng)有望成為一種更經濟、普適且可控的蛋白質復合物遞送新技術。

(編譯 王涵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