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基因HCT后新發(fā)AF負擔增高
美國洛杉磯兒童醫(yī)院Chang等報告,異基因造血細胞移植(HCT)后,心房纖顫(AF)負擔明顯增高,且其發(fā)生與不良預后相關。移植前新功能參數(shù)或為移植相關暴露因素與AF風險均強相關。(J Clin Oncol. 2021年1月8日在線版 DOI: 10.1200/JCO.20.02401)
為了明確異基因HCT后新發(fā)AF率和風險因素,并描述AF對HCT相關結局的影響,該項回顧性隊列研究納入2014~2016年接受同種HCT的487例患者的房顫及相關結局,并確定與患者和HCT相關的危險因素,應用巢式病例對照研究設計來描述HCT之前的超聲心動圖結果與未來AF事件間的關聯(lián)。
結果顯示,HCT患者的中位年齡為52.4歲(18.1~78.6歲),發(fā)生AF的中位時間為117.5天(4.0~1405.0天)。AF的5年累積發(fā)生率為10.6%。年齡較大(≥50歲:HR=2.76,95%CI 1.37~5.58)、HLA不相合的供體移植(HR=2.20,95%CI 1.18~4.12)、血脂異常(HR=2.40,95%CI 1.23~4.68)和HCT前QTc間期延長(HR=2.55,95%CI 1.38~4.72)均為AF的獨立風險因素。
盡管具有相似的左心室收縮功能,但發(fā)生AF的患者與未發(fā)生AF的患者相比,出現(xiàn)較小的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左心房儲血功能和升高的三尖瓣反流速度的可能性顯著更大。AF后卒中的發(fā)生率為每千人-年143。在校正分析中,AF與全因死亡風險增高12.8倍(HR=12.76,95%CI 8.76~18.57)和非復發(fā)死亡風險增高15.8倍(HR=15.78,95%CI 8.70~28.62)均相關。
(編譯 高建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