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抗癌時 對乙酰氨基酚或降低療效
法國波爾多大學(xué)Italiano等報告,正在接受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的癌癥患者,不宜使用對乙酰氨基酚,因其或降低抗癌療效。(Ann Oncol. 2022年6月6日在線版; 2022 ASCO年會. 摘要號12000)
該研究分析的血漿樣本來源包括:CheckMate 025研究297例納武利尤單抗治療的腎癌患者,BIP研究可成藥分子改變的34例癌癥患者,PREMIS研究297例免疫相關(guān)不良事件患者。最后兩項研究中的患者患有多種癌癥,并使用了多種藥物。所有628例患者均使用檢查點抑制劑,接受了檢查點抑制開始應(yīng)用時和不用時血漿中對乙酰氨基酚或其代謝物的分析。
在CheckMate 025研究中,可檢出對乙酰氨基酚或其代謝物患者的總生存期顯著縮短(HR=0.67,P=0.004)。在BIP研究中,對乙酰氨基酚檢測陽性者均對檢查點抑制劑無應(yīng)答,而檢測陰性者的緩解率幾乎為30%。對乙酰氨基酚檢測陽性者也趨向于更短的中位無進(jìn)展生存期(1.87個月 vs. 4.72個月)和總生存期(7.87個月 vs. 16.56個月)。在PREMIS研究中,對乙酰氨基酚檢測陽性組的中位PFS為2.63個月,而陰性者為5.03個月(P=0.009),中位OS分別為8.43個月和14.93個月(P<0.0001)。
PREMIS研究數(shù)據(jù)的多變量分析顯示,對乙酰氨基酚暴露與PFS(HR=1.43,P=0.015)和OS(HR=1.78,P=0.006)相關(guān),與體能狀態(tài)評分、肝轉(zhuǎn)移、骨轉(zhuǎn)移、轉(zhuǎn)移部位的數(shù)量、腫瘤類型、既往治療線數(shù)、類固醇/抗生素的使用、乳酸脫氫酶水平和其他因素均無關(guān)。
在4名健康志愿者中開展的基礎(chǔ)性研究顯示,對乙酰氨基酚可上調(diào)免疫抑制調(diào)節(jié)性T細(xì)胞(Treg),其他發(fā)現(xiàn)也共同表明對乙酰氨基酚破壞了檢查點抑制劑起作用的抗腫瘤免疫過程。
該研究引起了諸多討論,包括:在癌癥患者中誘導(dǎo)Treg并非一種好方法;很多臨床試驗治療前強制性處方對乙酰氨基酚的原因也不太明確;世界衛(wèi)生組織在 2015年就建議不要同時使用對乙酰氨基酚和疫苗了;包括對乙酰氨基酚、類固醇、抗生素和質(zhì)子泵抑制劑在內(nèi)的常用藥物,對免疫檢查點阻斷作用和毒性的影響可能大于化療;多變量分析也不能完全排除對乙酰氨基酚使用者一開始患有更嚴(yán)重疾病的情況;對乙酰氨基酚的半衰期遠(yuǎn)小于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因此單劑對乙酰氨基酚是否足以破壞檢查點抑制的益處等。 (編譯 鮑天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