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移性腎透明細胞癌 標危和低?;颊咧忻庖邚娀桨傅膽?/h1>
德國研究者Grimm等報告,在標危和低危的透明細胞型轉移性腎細胞癌患者中,同樣使用納武利尤單抗誘導繼以聯(lián)合或不聯(lián)合納武利尤單抗的伊匹單抗強化治療方案,一線治療患者的客觀緩解率雖有顯著改善但總療效似乎較差,二線治療者中納武利尤單抗聯(lián)合伊匹單抗則可能是納武利尤單抗單藥治療進展后的挽救方案。(Lancet Oncol. 2023年10月13日在線版)
納武利尤單抗加伊匹單抗被批準為標?;虻臀^D移性腎細胞癌的一線治療方案,納武利尤單抗單藥治療被批準為所有風險人群的二線治療方案。
為了評估納武利尤單抗單藥無應答患者繼續(xù)接受納武利尤單抗單藥治療或接受納武利尤單抗聯(lián)合伊匹單抗作為免疫強化治療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該項多中心、單組、Ⅱ期試驗(TITAN-RCC)在歐洲(奧地利、比利時、捷克共和國、法國、德國、意大利、西班牙和英國)的28家醫(yī)院和癌癥中心納入標危和低危的透明細胞型轉移性腎細胞癌患者。
患者首先接受納武利尤單抗(240 mg q14);在出現(xiàn)早期進行性疾?。ǖ?周)或第16周評估無應答時,接受2劑或4劑的納武利尤單抗(3 mg/kg)聯(lián)合伊匹單抗(1 mg/kg q21)加強劑量的治療;有應答者繼續(xù)接受納武利尤單抗(240 mg q14),但后續(xù)進展者可以接受2~4劑加強劑量的治療。
入組標準:≥18歲;組織學證實為標?;虻臀5耐该骷毎娃D移性腎細胞癌;未接受過治療(一線人群),或僅接受過一種系統(tǒng)治療(抗血管生成藥物或Temsirolimus;二線人群);卡氏評分至少為70分,且根據(jù)實體瘤療效評估標準(1.1版)具有可測量的疾病。主要終點為全分析集中研究者評估確認的客觀緩解率。
結果顯示,2016年10月28日至2018年11月30日,207例患者入組,所有患者均接受了納武利尤單抗誘導(其中一線組109例,二線組98例)。60例(29%)為女性,147例(71%)為男性;147例(71%)為標危轉移性腎細胞癌,51例(25%)為低危疾病。
中位隨訪27.6個月(IQR:10.5~34.8個月),一線組和二線組接受兩種治療的患者中,分別有39例(36%,90%CI 28%~44%,P=0.0080)和31例(32%,90%CI 24%~40%,P=0.083)獲得了確認的客觀緩解,在第8周或第16周分別有31例(28%)和18例(18%)被證實對納武利尤單抗有應答。中位無進展生存期為6.0個月(95%CI 3.7~10.1個月),中位總生存期為36.1個月(95%CI 27.2~46.7個月)。
最常見(發(fā)生率≥5%)的、3~4級治療相關不良事件為脂肪酶升高(15例,7%)、結腸炎(13例,6%)和腹瀉(13例,6%)。3例死亡被認為與治療相關,死因分別為疑似缺血性腦卒中、呼吸衰竭和肺炎。
研究解讀
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Navani教授評論指出,綜合TITAN-RCC數(shù)據(jù)及其他幾項類似研究的數(shù)據(jù),目前對于標?;虻臀<膊∈状谓邮苤委熁颊?,最有效的優(yōu)選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方案為伊匹單抗聯(lián)合納武利尤單抗方案。挽救治療中不必使用伊匹單抗。由于缺乏該研究的中心影像學審查和單組設計,針對在臨床試驗之外接受過納武利尤單抗的患者,目前的數(shù)據(jù)不足以推薦使用加強劑量的伊匹單抗。
(編譯 楊騏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