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黄又无码在线免费看_av操操_青青草超碰_成人伊人精品色XXXX视频

北京大學腫瘤醫(yī)院

全球腫瘤快訊

本刊關(guān)注

骨骼肌成分丟失情況或可預測頭頸部鱗癌放療后生存和局部控制

發(fā)表時間:2016-04-01

     

    19_400x504.jpg

    美國M.D.安德森癌癥中心腫瘤放療科Aaron J. Grossberg等報告,通過CT影像檢查評估的骨骼肌成分丟失情況或體質(zhì)指數(shù)(BMI),可以預測頭頸部鱗癌(HNSCC)患者的治療結(jié)局,而放療后的體重丟失不能預測骨骼肌成分丟失情況或生存情況。(JAMA Oncol. 2016年2月18日在線版)

    HNSCC患者接受放療后體重的減輕是比較常見的,但基線及治療后機體組分如何影響生存結(jié)局尚未被充分了解。為了觀察放療前的偏瘦體質(zhì)是否可以預測HNSCC患者放療后生存情況及局部控制情況,該項單中心研究對2840例于2003年10月1日至2013年8月31日經(jīng)病理明確為HNSCC且接受了根治性放療的患者進行了回顧性分析。其中190例患者接受CT掃描以分析骨骼肌的情況。研究評估了放療前后骨骼肌成分的丟失對生存和局部控制情況的影響(骨骼肌成分的丟失被定義為男性第3腰椎部位CT評估骨骼肌指數(shù)小于52.4 cm2/m2,或女性的小于38.5 cm2/m2)。

    主要研究終點指標為患者的總生存期、疾病特異生存期和局部控制情況。次要研究終點指標包括放療前BMI和掃描期間體重丟失對生存和復發(fā)的影響。

    結(jié)果顯示,在2840例接受篩查的患者中,有190例患者在放療前后接受了全身PET-CT或腹部CT掃描,其檢查數(shù)據(jù)可被用于分析。在這些患者中,160例(84.2%)為男性患者,30例(15.8%)為女性患者;平均年齡為57.5歲(標準差為9.4歲);中位隨訪為68.6個月。放療前有67例(35.3%)患者存在骨骼肌成分丟失;放療后,另有58例(30.5%)患者新發(fā)骨骼肌成分丟失。放療前存在骨骼肌成分丟失的患者總生存期縮短(HR=1.92,95%CI 1.19~3.11;P=0.007),而放療后骨骼肌成分丟失者總生存期縮短的HR為2.03(95%CI 1.02~4.24,P=0.04)。BMI增加與生存增加顯著相關(guān),BMI每增加1個單位,HR升高0.91(95%CI 0.87~0.96,P<0.001)。沒有骨骼肌成分丟失的體重減輕不影響治療預后。在死亡相關(guān)的多因素分析模型中,放療后骨骼肌成分的丟失較體重丟失更有實質(zhì)性意義(貝葉斯信息準則差異,7.9),而放療前BMI則具有更大的預后價值。

         (編譯 李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