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重增加與晚期非鱗癌型NSCLC的療效相關
美國拉什大學醫(yī)學中心血液腫瘤科Philip D. Bonomi等報告,治療期間的體重增加可能是臨床獲益的早期指標。如果在前瞻性研究中得到證實,監(jiān)測體重變化可能對晚期非鱗癌型非小細胞肺癌(NSCLC)治療后的生存結(jié)果提供重要的信息,并可能為治療策略提供新思路。(Ann Oncol. 2016年5月23日在線版)
非特定原因造成的體重降低使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預后更差,小樣本的研究顯示患者治療期間體重增加與更好的預后具有相關性。該項回顧性研究自3項國際Ⅲ期臨床研究中入組數(shù)據(jù),共包括2301例晚期非鱗NSCLC患者,接受鉑類為基礎的一線兩藥化療,并且聯(lián)合或不聯(lián)合貝伐珠單抗維持治療。治療前后患者體重均在相應的記錄表中獲得。體重增加與總生存期(OS)、無進展生存期(PFS)之間的關系評估采用Log-rank檢驗和校正后的Cox模型。
結(jié)果顯示:421例(18.3%)患者治療后體重較基線時的增加幅度>5%。體重增加患者中,一半以上是在治療3周后就開始出現(xiàn)體重增加。體重增加>5%的患者與體重增加≤5%的患者相比,中位OS分別為16.7個月和10.7個月(P<0.001),中位PFS分別為6.9個月和4.8個月(P<0.001),總緩解率分別為50.8%和25.4%(P<0.001),疾病控制率分別為91.5%和63.6%(P<0.001)。
Cox回歸分析顯示:校正基線期各因素后,與體重增加≤5%的患者組相比,體重增加>5%的患者生存時間更長(HR=0.54,95%CI 0.47~0.62;P<0.001);PFS也更長(HR=0.59,95%CI 0.52~0.67;P<0.001)。體重(增加>5%或≤5%)與年齡、BMI具有相關性。
(編譯 柳寶 審校 陳公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