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匹單抗治療小細胞肺癌研究未獲成功
德國研究者Martin Reck等報告,Ipilimumab聯(lián)合化療(依托泊苷、鉑類)一線治療廣泛期小細胞肺癌(SCLC)對比單用化療并未延長其總生存期,未發(fā)現(xiàn)新的或未預料到的不良事件。數(shù)項Ipilimumab聯(lián)合PD-1抑制劑治療SCLC的臨床研究正在進行中。(J Clin Oncol. 2016年7月25日在線版)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在非小細胞肺癌治療取得階段性成功,這成績在小細胞肺癌中似未能得到復制。小細胞肺癌占所有肺癌的15%左右,有生長迅速、早期轉移、高侵襲性的特點。診斷時多數(shù)患者已出現(xiàn)轉移,廣泛期小細胞肺癌占2/3。廣泛期SCLC患者即使給予依托泊苷聯(lián)合鉑類方案的一線化療,其預后仍很差,生存很短。
為了評估Ipilimumab聯(lián)合依托泊苷和鉑類治療廣泛期SCLC療效和安全性,該隨機、雙盲、Ⅲ期臨床研究按1︰1的比例隨機分配患者,給予依托泊苷聯(lián)合鉑類(順鉑或卡鉑)加Ipilimumab(10 mg/kg)或安慰劑,每3周1次。誘導化療為第1~4個周期,Ipilimumab或安慰劑從第3個周期開始使用,直到第6個周期;維持治療階段使用Ipilimumab或安慰劑,每12周1次。主要研究終點是接受至少一次治療患者的總生存期。
結果顯示,共1132例患者隨機入組,其中954例至少接受了一次治療,化療聯(lián)合Ipilimumab組患者478例,化療聯(lián)合安慰劑組患者476例;中位總生存期分別為11個月和10.9個月(HR=0.94,95%CI 0.81~1.09;P=0.3775),中位無進展生存期分別為4.6個月和4.4個月(HR=0.85,95%CI 0.75~0.97)。
除了腹瀉、皮疹、腸炎更多見于化療聯(lián)合Ipilimumab組外,其他治療相關不良事件的發(fā)生率和嚴重性均相似?;熉?lián)合Ipilimumab組的治療相關性終止率高于化療聯(lián)合安慰劑組(18% vs 2%),化療聯(lián)合Ipilimumab組有5例治療相關性死亡,化療聯(lián)合安慰劑組有2例治療相關性死亡。
(編譯 王嬌莉 審校 馬勝林)
杭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馬勝林教授評述:
小細胞肺癌(SCLC)的治療水平在近30多年來處于平臺期,僅在同步放化療和全腦預防性放療方面取得了一些進展。化療仍是小細胞肺癌的主要治療手段,目前小細胞肺癌初治時的分期、規(guī)范的治療依然是獲得滿意療效的關鍵。隨著靶向藥物的不斷創(chuàng)新和免疫治療的不斷成熟,對晚期NSCLC的治療有了長足的進展,而SCLC目前沒有適合的靶向治療和有效的免疫治療。尋找新的靶點和重塑腫瘤的免疫微環(huán)境,可能是未來研究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