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SCLC術后高BMI患者預后更好
美國得州大學MD Anderson癌癥中心Sepesi B等報告,更高的體質(zhì)指數(shù)(BMI)與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術后更好的總生存(OS)相關。BMI與術后生存率的明確關系有待進一步研究。(J Thorac Oncol. 2017年5月25日在線版)
該項大型回顧性單中心研究納入了2000~2014年在MD Anderson癌癥中心接受了肺癌切除手術的1935例患者。研究變量包括患者和治療相關特征。采用基于Cox回歸模型的單變量和多變量分析探究與OS相關的變量。
單變量分析結果顯示,顯著提示改善OS的重要預測因子包括較高的BMI、腫瘤病理分期(Ⅰ、Ⅱ、Ⅲ、Ⅳ期)、手術類型(肺葉/全肺切除 vs 楔形切除/肺段切除)、年齡較小、女性、腺癌(相對于鱗癌)。病態(tài)肥胖患者(BMI≥35 kg/m2)比肥胖患者(30 kg/m2≤BMI<35 kg/m2,P=0.05)、超重患者(25 kg/m2≤BMI<30 kg/m2,P=0.13)及正常體重患者(BMI <25 kg/m2,P=0.37)的預后更好(HR分別為0.727、0.848、0.926和1)。
多變量分析結果顯示,BMI同樣是生存的獨立預測因子(P=0.02)。傾向匹配分析表明,BMI≥30 kg/m2的患者OS明顯長于BMI為25 kg/m2的患者(P=0.003)。
(編譯 聶惟珊 審校 盧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