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comitinib或為EGFR陽性肺癌患者的新選擇
中國香港中文大學莫樹錦教授報告的一項Ⅲ期研究顯示,治療新發(fā)的、EGFR陽性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時,第二代EGFR抑制劑Dacomitinib較吉非替尼可將癌癥增殖的中位時間延緩5.5個月以上。(摘要號LBA9007)
全球每年新發(fā)的EGFR陽性的NSCLC患者約14萬例,EGFR-TKI是此類患者的標準治療選擇?!鞍邢蛑委熑〈煹牡匚贿€沒過幾年,我們又開始挑戰(zhàn)EGFR陽性肺癌的治療模式了?!蹦淌诒硎?,“這項研究顯示Dacomitinib對此類患者可能更有效,但當做出治療選擇時,患者還是應該清楚潛在不良反應?!本推浠瘜W性質(zhì)而言,Dacomitinib阻斷EGFR的效果要強于第一代抑制劑(例如,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因此有能力更長時間地抑制腫瘤增殖。但另一方面,這種特性也導致其對正常組織中EGFR的抑制作用更強,因此可能導致更多的不良反應,如皮疹、痤瘡及腹瀉。
研究詳情
該項代號為ARCHER 1050的Ⅲ期研究為首項在Ⅲ期研究中頭對頭比較兩種EGFR-TKI的研究,將452例來自亞洲和歐洲的、新發(fā)的、ⅢB~Ⅳ期EGFR陽性患者隨機給予Dacomitinib(45 mg po qd)或吉非替尼(250 mg po qd)。兩組中,64%的患者不吸煙,59%的患者存在19號外顯子缺失,41%的患者21號外顯子存在L858R突變。
結(jié)果顯示,Dacomitinib組和吉非替尼組患者的中位無進展生存期分別為14.7個月和9.2個月,中位緩解持續(xù)時間分別為14.8個月和8.3個月,總緩解率分別為74.9%和71.6%(P<0.3883)??偵嫫诘臄?shù)據(jù)尚需更長的隨訪期以進一步評估。
Dacomitinib組最常見的嚴重不良反應(3級)為痤瘡(14%)和腹瀉(8%)。由于不良反應,Dacomitinib組有87例(38.3%)患者將45 mg的用藥劑量下調(diào)至30 mg,63例(27.8%)患者還需要進一步將劑量下調(diào)至15 mg。吉非替尼組最常見的嚴重不良反應(3級)為肝臟轉(zhuǎn)氨酶水平異常(8%)。
研究評述
“Dacomitinib是更有潛力的第二代EGFR抑制劑,同時也增加了皮膚和胃腸道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這與阿法替尼的情況如出一轍。即便如此,本研究中Dacomitinib所展示出的抗癌活性也允許醫(yī)生考慮在EGFR陽性患者中使用該藥。”莫教授表示,“另一種第二代EGFR抑制劑阿法替尼已獲FDA批準初治EGFR陽性的NSCLC患者。但Dacomitinib尚未獲批治療任何指征。”
ASCO專家John Heymach表示:“自EGFR靶向治療被引入肺癌治療領域至今已將近15年,此類藥物已使成千上萬的患者延長了生存期。二代藥物雖然更有效,但也會導致更多的不良反應,所以醫(yī)患雙方均應權衡風險和獲益的問題。”
(編譯 張海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