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HIV感染者的患癌風險雖降猶高
美國耶魯大學Hernández-Ramírez等報告,可能得益于1996年以來抗逆轉錄病毒治療的推廣使用,HIV感染者的肺癌和多種病毒相關腫瘤風險隨時間推移呈下降趨勢,不過HIV感染者的腫瘤預防和篩查工作仍要保證。(Lancet HIV. 2017年8月10日在線版)
鑒于多種腫瘤的患病風險增高、免疫抑制人群生存期延長、ART暴露和衰老等因素影響,監(jiān)測HIV感染群體的患癌風險至關重要。研究者自美國HIV感染和癌癥鏈接登記數據庫入組1996~2012年美國幾個州登記處的HIV感染者,通過計算標化發(fā)病率(SIR)來確定HIV感染者相對于美國一般人群的癌癥風險。
結果顯示,448 258例HIV感染者(隨訪3 093 033人-年)中,診斷21 294例癌癥患者。與一般人群相比,HIV感染者總體患癌風險增高(SIR=1.69,95%CI 1.67~1.72;P<0.0001);艾滋病相關腫瘤風險增高更明顯,依次為卡波西肉瘤(SIR=498.11)、非霍奇金淋巴瘤(SIR=11.51)和宮頸癌(SIR=3.24);然后是大多數與其他病毒感染相關的腫瘤,依次為肛門癌(SIR=19.06)、肝癌(SIR=3.21)和霍奇金淋巴瘤(SIR=7.70);以及一些與病毒感染不相關的腫瘤,如肺癌(SIR=1.97),但不包含其他常見腫瘤。
多變量分析顯示,1996~2012年,卡波西肉瘤、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兩種亞型、肛門癌、肝癌和肺癌的SIR雖然均顯著降低,但仍居高位水平。
(編譯 丁慧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