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襲性血液系統(tǒng)惡性腫瘤 Pharmacoscopy技術能指導治療
奧地利研究者Snijder等報告的單臂非盲小樣本試驗的中期結果顯示,在常規(guī)臨床指標中結合Pharmacoscopy技術,對治療選擇而言是可行的,且可改善侵襲難治性血液系統(tǒng)惡性腫瘤的初治治療方案。(Lancet Oncol. 2017年11月17日在線版)
難治或復發(fā)性血液系統(tǒng)惡性腫瘤的治療方案少,患者生存時間短。受腫瘤內異質性及對特定癌癥不同表型突變了解不全面的影響,有效的基因靶向藥物治療桎梏重重?;顧z組織的體外藥物反應分析可能有助于識別有效治療,但其臨床有效性的證據有限。
采用將熒光免疫、自動顯微成像及圖像分析結合的一種方法——Pharmacoscopy技術,該試驗首先對20例初診且未經治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以評估Pharmacoscopy技術從無應答者中區(qū)分出應答者的能力。隨后48例侵襲性血液系統(tǒng)惡性腫瘤患者前瞻性地接受了Pharmacoscopy技術導向的治療評估,其中17例能夠接受治療。主要研究終點為無進展生存期(PFS)。
結果顯示,Pharmacoscopy技術以88.1%的準確性回顧性預測了20例急性髓細胞性白血病患者初始治療的臨床反應。接受Pharmacoscopy技術指導治療的17例患者中,有15例(88%)具有總體反應,而最近一次方案治療者中的僅4例(24%)具有總體反應(OR=24.38,P=0.013)。17例患者中,12例(71%)的中位PFS延長了4倍,從5.7周延長至22.6周(RR=3.14,P=0.0075)。
(編譯 牛海玥 審校 王化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