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藥二甲雙胍抗癌再添新研究證據(jù)
中山大學中山醫(yī)學院高國全等分析了數(shù)千名晚期腸癌患者的治療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在攜帶KRAS突變的晚期腸癌患者中,與使用其他類型降糖藥患者相比,服用二甲雙胍降糖的腸癌患者總生存時間延長37.8個月。在不攜帶KRAS突變的腸癌患者中,未觀察到二甲雙胍的保護作用。KRAS突變可導致二甲雙胍在癌細胞中大量積累,最終抑制癌細胞的增殖。(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20; 117: 13012-13022. doi: 10.1073/pnas.1918845117.)
研究者正在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開展前瞻性臨床試驗,探討二甲雙胍治療攜帶KRAS突變晚期腸癌患者的療效。
研究者回顧性地分析了2335例轉移性腸癌患者資料,發(fā)現(xiàn)其中有282例患者是2型糖尿病患者。研究者將這些患者分為使用降糖藥組和不使用降糖藥組??傮w看,兩組患者的各方面特征基本一致。分析發(fā)現(xiàn),與無患糖尿病的轉移性腸癌患者相比,患糖尿病且不使用降糖藥的患者總生存更差;使用降糖藥的糖尿病腸癌患者總生存有所改善。
患糖尿病的腸癌患者服用二甲雙胍,其總生存甚至比沒患糖尿病的患者還長17.5個月。其他降糖藥物,如胰島素、磺酰脲類藥物、非磺酰脲類藥物、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和噻唑烷二酮類藥物,均無類似效果,提示二甲雙胍的抗癌機制可能不依賴于它的降糖作用。
不過,當只分析患糖尿病的腸癌患者數(shù)據(jù)時,使用二甲雙胍與患者總生存和無進展生存無關聯(lián)。研究者猜測,二甲雙胍治療活性可能與患者攜帶的基因突變類型有關,分析發(fā)現(xiàn),二甲雙胍與腸癌患者總生存的相關性僅限于攜帶KRAS突變的患者。
二甲雙胍在攜帶KRAS突變的轉移性腸癌患者中表現(xiàn)出的抗癌活性非常顯著,與使用其他降糖藥的患者相比,使用二甲雙胍的患者總生存延長37.8個月,中位無進展生存時間延長8.1個月。不過二甲雙胍不能改善無KRAS突變患者的OS和PFS。
為了驗證二甲雙胍確實對攜帶KRAS的腸癌有效,研究者分別從攜帶KRAS突變和無KRAS突變的腸癌患者腫瘤中分離癌細胞,分別接種到不同的小鼠身上,再給小鼠喂二甲雙胍分析效果。
二甲雙胍抑制了KRAS突變癌細胞在小鼠身上的生長,而未抑制KRAS正常的腫瘤生長。從腫瘤組織學上可看出,攜帶KRAS突變的癌細胞增殖被抑制了。體外細胞實驗證實,二甲雙胍對KRAS突變癌細胞的抑制效果有劑量依賴性。二甲雙胍未引起攜帶KRAS突變的癌細胞凋亡,而是讓其分裂停止。
深入分析發(fā)現(xiàn),二甲雙胍對癌細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與癌細胞內二甲雙胍的濃度有關。即使是讓攜帶KRAS突變的癌細胞暴露于低濃度的二甲雙胍之下,時間久了也一樣能抑制癌細胞的增殖。提示攜帶KRAS突變的癌細胞會富集二甲雙胍。因此,只要長期服用二甲雙胍,哪怕是低劑量,也有可能導致二甲雙胍在KRAS突變的癌細胞中積累。
二甲雙胍在KRAS突變的癌細胞中富集,是因為KRAS突變導致膜通道蛋白MATE1表達水平下降,導致二甲雙胍出不去而在細胞中富集。上調癌細胞中MATE1表達水平,二甲雙胍的抑癌作用消失。高濃度二甲雙胍通過抑制RAS/ERK和AKT/mTOR這兩條通路,抑制KRAS突變癌細胞的增殖。
研究者發(fā)現(xiàn),KRAS突變是二甲雙胍展現(xiàn)出抗腸癌活性的關鍵。具體機制是KRAS突變導致膜通道蛋白MATE1表達水平下降,促使二甲雙胍在細胞內富集,進而抑制RAS/ERK和AKT/mTOR通路,最終實現(xiàn)抑制癌細胞的增殖。
(編譯 胡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