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NSCLC輔助化療 基于ERCC1和TS表達的化療未改善生存
意大利都靈大學Novello等報告,在早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中,藥物基因組學驅(qū)動的輔助化療方法顯著降低了與治療相關的毒性,但國際Ⅲ期試驗ITACA顯示其未能改善生存。
在將近800例完全切除的Ⅱ~ⅢA期患者中,量體裁衣式化療組患者的中位總生存期(OS)為96.4個月,而標準的順鉑雙藥組為83.5個月(HR=0.76,95%CI 0.55~1.04 ),無復發(fā)生存期(RFS)分別為64.4個月和41.5個月(HR=0.94,95%CI 0.74~1.20)。(2020 WCLC虛擬年會. 摘要號)
2008~2014年,ITACA(國際量體裁衣式化療研究)在德國和意大利的30個中心入組773例完全切除的Ⅱ~ⅢA期NSCLC患者,隨機分予研究者選擇的順鉑雙藥(標準對照組)或四種量體裁衣式方案之一。量體裁衣式方案根據(jù)患者的ERCC1和TS的mRNA表達水平來判斷,其中ERCC1高/TS高者僅接受多西他賽,ERCC1高/TS低者僅接受培美曲塞,ERCC1低/TS高者接受順鉑聯(lián)合吉西他濱,ERCC1低/TS低者接受順鉑聯(lián)合培美曲塞。
兩組基本特征平衡得很好。2/3的患者為Ⅱ期疾病,11%的患者從不吸煙,并且大多數(shù)患者選擇了肺葉切除術。
量體裁衣式方案組和標準對照組患者3~4級不良事件發(fā)生率分別為32.6%和45.9%(OR=0.57,95%CI 0.42~0.78,P<0.001)。兩組常見的3~4級不良事件分別為中性粒細胞減少癥(13.4% vs. 18.9%)、白細胞減少癥(3.9% vs. 13.3%)、血小板減少癥(3.3% vs. 7.7%)、惡心(3.9% vs. 4.4%)、嘔吐(2.1% vs. 1.8%)和疲勞(2.7% vs. 1.5%)。 (編譯 泰玉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