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療前早期肺癌的縱隔淋巴結分期 單用PET/CT評估分期即可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附屬醫(yī)院腫瘤放療科Caitlin A. Schonewolf等報告的一項多中心研究顯示,PET/CT分期聯(lián)合浸潤性縱隔淋巴結分期(IMNS)對比單獨應用PET/CT分期,評估擬接受立體定向放療的非小細胞肺癌(NSCLC)縱隔淋巴結轉移具有相似的作用。因為本研究為回顧性研究,進一步的研究結果尚需前瞻性臨床試驗予以驗證。(Lung Cancer. 2017年7月14日在線版)
PET/CT分期聯(lián)合IMNS分期在早期NSCLC中的作用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所有患者均為cT1~2aN0M0期,并且接受立體定向放療(SBRT)的原發(fā)性肺癌患者。研究者應用Kaplan-Meier法評估局部無疾病復發(fā)期(LRFS)、淋巴結無復發(fā)生存期(NRFS)、遠處無復發(fā)生存期(DMFS)和總生存期(OS),應用單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風險模型分析與預后相關的因素。
結果顯示,180例患者(199個病灶)僅應用了PET/CT分期,56例患者(58個病灶)應用了IMNS分期聯(lián)合PET/CT分期。在所有接受IMNS分期的患者中,其中52例(93%)患者接受了EBUS檢查,4例(7%)應用了縱隔鏡檢查。中位隨訪時間為33.5個月(1.9~80.9個月),兩組患者的LRFS(37個月 vs 47個月,P=0.309)、NRFS(34個月 vs 42個月,P=0.370),DMFS(36個月 vs 47個月,P=0.234)及OS(37個月 vs 47個月,P=0.236)均無差異。單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未顯示IMNS分期與任何預后因素相關。兩組患者的復發(fā)模式相似,包括孤立結節(jié)復發(fā)概率(PET/CT分期組的為8%,IMNS分期聯(lián)合PET/CT分期組的為14%;P=0.202)。
(編譯 張明輝 審校 王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