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美曲塞維持治療停藥原因及相關風險分析
中國上海胸科醫(yī)院陸舜教授等報告,治療晚期非鱗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時,培美曲塞維持治療停藥的主要原因為治療相關的不良反應,培美曲塞的停藥導致生存期縮短。培美曲塞的停藥在臨床實踐中很常見。生存獲益分析表明,應鼓勵合適的患者繼續(xù)培美曲塞維持治療直至疾病進展。(Lung Cancer. 2017 年7月4日在線版)
對于晚期非鱗NSCLC患者,以鉑類為基礎的化療方案誘導治療后,培美曲塞維持治療是標準治療方式。但在臨床實踐中仍有許多患者在維持治療過程中停止繼續(xù)應用培美曲塞。
該研究回顧性分析了2011年12月至2015年10月接受培美曲塞維持治療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鱗NSCLC患者的資料,收集患者臨床特征、體能狀態(tài)評分、治療反應及不良反應情況,旨在總結培美曲塞停藥的原因;同時應用Kaplan-Meier法和Cox比例風險模型分析無進展生存期(PFS)和總生存期(OS)。
結果顯示,在納入最終分析的220例患者中,132例(60.0%)持續(xù)應用培美曲塞直至疾病進展。停止繼續(xù)維持治療的人群主要包括:60歲以上的患者(P=0.021),培美曲塞維持治療開始時體能狀態(tài)評分為2分的患者(P=0.005)和培美曲塞維持治療期間發(fā)生3~4級不良反應的患者。培美曲塞維持治療停藥的原因主要為治療相關的不良反應(39.8%),頻繁住院治療(17.0%),治療費用(13.6%),患者意愿(26.1%)和疼痛控制失敗(3.4%)。在單因素分析中,培美曲塞維持治療開始時患者的體能狀態(tài)評分為0~1分(5.6個月 vs 4.3個月,P=0.022)和培美曲塞維持治療一直持續(xù)(5.6個月 vs 4.3個月,P<0.001)均與PFS的改善相關。在多因素分析中,培美曲塞維持治療持續(xù)進行是OS的獨立預測指標。
(編譯 張明輝 審校 王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