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fā)灶可控寡轉移≤5個腫瘤患者 立體定向消融放療局部治療可改善生存
加拿大研究者Palma等報告,原發(fā)灶可控且有1~5個寡轉移灶的患者中,立體定向消融放療(SABR)治療寡轉移可改善總生存期(OS),但需注意治療相關死亡事件的發(fā)生。(Lancet. 2019年4月11日在線版)
如果根除所有病變,轉移灶數(shù)量有限的寡轉移患者可能會被治愈,但罕有隨機對照試驗證據(jù)支持該論斷。為了評估SABR對原發(fā)灶可控且有1~5個寡轉移灶患者的生存、腫瘤學結局、毒性和生活質量的影響,該項開放標簽的Ⅱ期隨機研究(SABR-COMET)自加拿大、荷蘭、蘇格蘭和澳大利亞的10家醫(yī)院入組此類成人腫瘤患者(ECOG PS評分0~1分,預期壽命≥6個月),按1︰2的比例給予標準的姑息治療(對照組)或同時聯(lián)合所有轉移灶的SABR(SABR組),根據(jù)轉移灶數(shù)量分層(1~3個 vs. 4~5個)。主要終點為OS。
結果顯示,2012年2月10日至2016年8月30日,對照組有33例(33%)患者,SABR組有66例(67%)。SABR組有2例(3%)患者未接受分配的治療并退出試驗,對照組也有2例(6%)退出。
對照組和的SABR組中位隨訪時間分別為25個月和26個月,中位OS分別為28個月和41個月(HR=0.57,95%CI 0.30~1.10,P=0.090);≥2級不良事件分別發(fā)生3例(9%)和19例(29%,P=0.026),治療相關的死亡分別有0例和3例(4.5%)。
有評論者指出,該研究提供的顯著結果是迄今為止轉移性腫瘤管理中治愈性局部治療的最高水平證據(jù)。但在其被廣泛采用之前,尚需Ⅲ期研究予以驗證,理想情況是在每種原發(fā)腫瘤中均進行驗證。
此外,SABR-COMET還指出了未來研究的重要問題,其中一些已經開始在臨床試驗中進行評估了。比較突出的問題包括:SABR對于轉移灶>5個的情況是否可行且同樣有益?針對不同的組織學類型、大小和發(fā)病部位,病灶照射的最佳SABR劑量是多大?尚缺乏生物標志物來指導寡轉移患者的治療選擇。
(編譯 李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