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黄又无码在线免费看_av操操_青青草超碰_成人伊人精品色XXXX视频

北京大學腫瘤醫(yī)院

全球腫瘤快訊

追蹤?新進展?胸部腫瘤

荷蘭研究者用智能“電子鼻”預測免疫治療效果

發(fā)表時間:2019-10-15

    荷蘭研究者de Vries 等使用智能“電子鼻”,對肺癌患者呼出的氣體進行分析,預測免疫治療的患者能否達到客觀緩解,客觀緩解率預測的準確率高達85%。這種“呼氣預測”,不僅可以提前預測客觀緩解率,還能使至少24%的肺癌患者,提前回避無效的免疫治療。(Ann Oncol. 2019年9月17日在線版. doi: 10.1093/annonc/mdz279)

    241-242期《全球腫瘤快訊》-8.jpg

    為了預測免疫治療的療效,研究者們可謂絞盡腦汁。PD-L1表達水平、腫瘤突變負荷(TMB)、T細胞亞群測定、免疫微環(huán)境基因型、單細胞測序甚至機器學習等都被探討用來預測免疫治療療效。

    雖有一定研究進展,但免疫治療的客觀緩解率,在目前已獲批的適應證患者群體中,只有30%左右。就算把疾病穩(wěn)定的患者算上,整體獲益比例也不夠讓人滿意,許多患者實際上接受了無效的治療。

    除了治療有沒有效之外,治療副作用、費用高昂、病情超進展風險之類的因素,都讓預測療效顯得格外重要。

    每個人呼出的氣體,也像指紋一樣有著獨一無二的特征。揮發(fā)性有機物(VOC)、甲烷、氨氣等可從側面反映人體的代謝情況。研究顯示,在呼吸系統(tǒng)疾病當中,VOC等氣體成分的變化,可作為疾病篩查、預后評價的有效指標。且與抽血檢查相比,呼氣檢查既無創(chuàng)又快速。

    基于這個思路,荷蘭研究者設計了“電子鼻”(eNose),在傳統(tǒng)肺功能檢測儀器的基礎上,利用7個特殊傳感器,實時分析疾病患者和正常人呼出氣體成分特征的不同。經(jīng)過數(shù)據(jù)處理和校對,這些特征會轉化為最終的分析模式。

    241-242期《全球腫瘤快訊》-9.jpg

    在分析COPD、哮喘等疾病時,檢測流程只需要2分鐘的電子鼻,都取得了成功。用到免疫治療上,之前的套路并不變,只要從患者身上得到數(shù)據(jù),再總結出模式就可以嘗試了。

    研究者首先招募了92例接受免疫治療的晚期肺癌患者,讓他們接受電子鼻呼氣分析,也就是“訓練隊列”。總結出的分析模式,再在51例患者的“驗證隊列”當中進行驗證。

    雖然招募的真實世界患者情況復雜,但電子鼻沒讓人失望。在患者能否實現(xiàn)客觀緩解的預測上,電子鼻分析的曲線下面積(AUC)達到0.85,也就是85%的準確率。而如果使用PD-L1表達水平預測,那么AUC只有0.66,差距接近20%。

    而在提前區(qū)分免疫治療無效的患者上,電子鼻也更準,它預測免疫治療無效可能性>72%的患者有12例,這12例患者均未獲得客觀緩解。如果用PD-L1陰性作為篩查標準,雖然同樣能找出這12例患者,卻會漏掉3例獲得客觀緩解的患者。

    也就是說,電子鼻預測可能無效的患者,最終治療無效的可能性就非常大,檢測的敏感性比PD-L1更好。而這些并不適合免疫治療的患者,在整個隊列中占到近四分之一(24%),提前將其篩選出來,換用其他方案治療,利大于弊。

    美國斯坦福大學Heather Wakelee教授評論指出,這兩年PD-1抑制劑已經(jīng)獲批用于肺癌的一線治療,可以單藥也可以聯(lián)合化療,而研究團隊入組的患者,大多數(shù)是單藥二線治療。所以電子鼻應用能否擴大,還需要前瞻性研究的驗證。 (編譯 馮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