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行EFGR基因檢測的非小細胞肺癌的患者 厄洛替尼二線或三線治療無PFS或OS獲益
日本研究者Kawaguchi等報告的研究顯示,在未行EGFR基因檢測的非小細胞肺癌的患者中,厄洛替尼二線或三線治療,無PFS或OS優(yōu)勢,。盡管如此,在EGFR野生型的患者,多西他賽組在PFS及有效率上高于厄洛替尼,OS兩組未見明顯差異。(J Clin Oncol. 2014年5月14日在線)
這是一項開放性的試驗,在2009年8月至2012年7月之間,301名IIIb期或IV期的非小細胞肺癌的患者,既往有過1次或2次的化療,有可評估的或可測量的病灶,ECOG評分在0-2分之間,他們被隨機分配到厄洛替尼和多西他賽組,其中厄洛替尼組有150名患者。給予厄洛替尼150毫克,日一次口服。其中,109名(73%)患者EGFR基因檢測為野生型多西他賽組151名患者,多西他賽60mg/m2,每3周一次靜脈滴注,其中90名(60%)患者EGFR基因檢測為野生型。主要終點是PFS。后續(xù)進行的三線治療,在厄洛替尼組和多西他賽組分別為19%和14%。
厄洛替尼組和多西他賽組在年齡上大致平衡(中位年齡在68和67歲),男性兩組分別為72%vs71%,IV期患者兩組分別的80%vs81%,ECOG評分為0分的,兩組分別為:51%vs52%;ECOG評分為1分的,兩組分別為45%vs44%。從不吸煙的,兩組分別為26%vs25%,腺癌的兩組分別為69%vs68%,一線治療應(yīng)用雙藥含鉑的分別為94% vs 93%,二線治療應(yīng)用雙藥含鉑的分別為13% vs 6%。
未檢測EGFR的人群結(jié)果
中位PFS在厄洛替尼組2.0個月,在多西他賽組3.2個月(HR=1.22 P=0.09)。中位隨訪8.9個月以后,疾病進展或死亡的在厄洛替尼組的發(fā)生率為94%,在多西他賽組發(fā)生率為91.4%。中位OS為14.8個月vs12.2個月(HR=0.91 P=0.53)。有效率為17%vs17.9%(P=0.88)。亞組分析PFS顯示在兩組之間無明顯差異性。除了組織學(xué)為腺癌患者(HR=1.6 P=0.03 所有的危險均有力于多西他賽組)。
EGFR狀況的結(jié)果
在治療和EGFR狀況之間,對于PFS有顯著的影響,而對于OS無影響。在EGFR野生型的腫瘤患者中,厄洛替尼組的PFS是1.3個月,多西他賽組的PFS是2.9個月(HR=1.57 P<0.01)。中位OS在厄洛替尼組是9.0個月,在多西他賽組是10.1個月(P=0.91)。有效率在厄洛替尼組是5.6%,在多西他賽組是20.0%(P<0.01)。EGFR突變的患者中,厄洛替尼組PFS為9.3個月,多西他賽組7.0個月(HR=0.82 95%CI=0.43-1.53)。厄洛替尼組OS沒有得到,多西他賽組的OS為27.8個月(HR=0.38 95%CI=0.10-1.10)。
在厄洛替尼組的包括多西他賽的后續(xù)治療為42%,其他藥物的后續(xù)治療為31%。在多西他賽組的包括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劑的后續(xù)治療為38%,其他藥物的后續(xù)為28%。在未進行EGFR基因檢測的患者中,兩組之間得到的后續(xù)治療的患者中,OS無顯著差異(HR=0.96 P=0.8)。
在任何組中,最常見的不良反應(yīng)包括厄洛替尼相關(guān)性皮疹皮疹(93%),疲乏(71%),惡心(50%),多西他賽相關(guān)性血液學(xué)毒性。多西他賽組毒性更為普遍所用的 P<0.01,與厄洛替尼相比,3或4度白細胞減少癥分別為64% vs 1%, 3或4度中性粒細胞減少癥分別80 % vs 1%,3或4度發(fā)熱性中性粒細胞減少分別為15% vs 0%。2名應(yīng)用厄洛替尼的患者死于間質(zhì)性肺病,1名應(yīng)用多西他賽的患者死于感染。
研究者得出的結(jié)論:本研究顯示在未行EGFR基因檢測的非小細胞肺癌的患者中,對比多西他賽和厄洛替尼,在PFS和OS上無顯著差異。盡管如此,在EGFR野生型的患者,多西他賽組在PFS及有效率上高于厄洛替尼,OS兩組未見明顯差異。
(編譯 楊春嬌 審校 金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