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子宮內(nèi)膜癌 分子分類有較強的預(yù)后價值
荷蘭萊頓大學(xué)醫(yī)學(xué)中心León-Castillo等報告,分子分類在高危子宮內(nèi)膜癌(EC)中具有很強的預(yù)后價值,無論組織學(xué)類型如何,接受輔助放化療(CTRT)的p53異常型腫瘤患者的無復(fù)發(fā)生存(RFS)顯著改善。POLE超突變型EC患者在兩個試驗組中均具有出色的RFS。EC分子分類應(yīng)納入這些患者的風(fēng)險分層以及未來針對特定患者亞組的試驗中。(J Clin Oncol. 2020年8月4日在線版 doi: 10.1200/JCO.20.00549)
高危子宮內(nèi)膜癌女性的隨機輔助放化療與單獨放射治療(PORTEC-3)試驗研究了高危EC接受輔助CTRT相對于單純放療(RT)的益處。癌癥基因組圖譜定義了具有強預(yù)后價值的EC分子分類,所以該研究使用PORTEC-3試驗參與者的組織樣本分析了每個分子亞組化療的預(yù)后及其影響。
共收集423例患者的石蠟包埋組織。對p53和錯配修復(fù)(MMR)蛋白進行了免疫組化分析,并對POLE核酸外切酶域進行了DNA測序,以將腫瘤分類為p53異常型,POLE超突變型,MMR缺陷型或無特異性分子譜型(NSMP)。主要終點是RFS。使用Kaplan-Meier方法,對數(shù)秩檢驗和Cox模型進行分析。
在410例(97%)高危EC中成功進行了分子分析,確定了4個亞組:p53異常型EC(93例,23%),POLE超突變型(51例,12%),MMR型(137例,33%),以及NSMP型(129例,32%)。p53異常型EC患者的5年RFS率為48%,POLE超突變型為98%,MMR型為72%,NSMP型為74%(P<0.001)。p53異常型EC的CTRT與RT的5年RFS率分別為59%和36%(P=0.019);POLE超突變型分別為100%和97%(P=0.637);MMR型分別為68%和76%(P=0.428);NSMP型分別為80%和68%(P=0.243)。
(編譯 郭智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