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宜順鉑的高危尿路上皮癌 Durvalumab聯(lián)合Tremelimumab新輔助治療或更佳
美國MD Anderson癌癥中心Gao等報告,針對不宜順鉑的高危尿路上皮癌患者,新輔助雙重檢查點抑制劑具有可耐受的安全性和令人鼓舞的療效。在Durvalumab聯(lián)合Tremelimumab新輔助治療的28例此類患者中,主要終點≥3級免疫相關不良事件發(fā)生率為21%。在完全切除的24例患者中,病理完全緩解率為37.5%,腫瘤降期至pT1期及以下者占58%。(Nat Med. 2020年10月12日在線版 doi: 10.1038/s41591-020-1086-y)
所有患者均具有一種或多種肌層浸潤性尿路上皮癌的高危特征,包括25%的組織學變異患者。其他特征包括大塊腫瘤,脈管浸潤,腎積水和(或)高級別上尿路疾病。6例患者發(fā)生≥3級免疫相關不良事件,其中3例為無癥狀的脂肪酶和淀粉酶升高,1例為無癥狀的低鈉血癥,2例為免疫相關的肝炎和(或)結腸炎。所有免疫相關不良事件均可通過免疫抑制療法成功處理。
在病理學完全緩解的患者中,12例T3/T4期患者的緩解率特別令人鼓舞,達42%,降期率為75%。中位總生存期尚未達到,24例患者在1年時仍生存。在手術患者中,1年無復發(fā)生存率為82.8%。
全外顯子測序結果顯示,腫瘤突變負荷、預測的新抗原或DNA損傷反應基因均與療效無關。聯(lián)合治療緩解率與KRAS、PIK3CA、PBRM1、EGFR、NRAS、APC2和FGFR的突變間無相關性。據(jù)POU2AF1、LAMP3、CD79A和MS4A1組成的4基因三級淋巴樣結構(TLS)特征標簽,對聯(lián)合治療有應答者中此特征標簽的表達更高。應答者和無應答者血樣中以及應答者治療后的腫瘤組織中,ICOS+ CD4+ T細胞的比例增高。應答者治療前腫瘤組織中更高的TLS密度,與更長的總生存期和無復發(fā)生存期相關。
Dana-Farber 癌癥研究所的Sonpavde表示:NABUCCO研究顯示伊匹單抗-納武利尤單抗方案有望作為晚期肌層浸潤性尿路上皮癌的新輔助療法。而目前尚未在Ⅲ期試驗中評估PD-1/PD-L1和CTLA-4抑制的新輔助組合。基于這些有希望的數(shù)據(jù),PD-1/PD-L1和CTLA-4的聯(lián)合抑制策略可能值得作為新輔助療法被進一步發(fā)展。但需要注意的是,這是一項小型的非隨機試驗。
(編譯 郭立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