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晚期HNSCC 放療同步西妥昔單抗劣于同步順鉑
瑞典隆德大學Gebre-Medhin等報告,在局部區(qū)域晚期頭頸部鱗狀細胞癌(HNSCC)患者放療時,同步西妥昔單抗在局部區(qū)域控制方面劣效于同步順鉑。(J Clin Oncol. 2020年10月14日在線版 doi: 10.1200/JCO.20.02072)
在局部晚期HNSCC(Ⅲ~Ⅳ期)患者中,為了明確放療(RT,常規(guī)分割)聯(lián)合同步順鉑化療或同步西妥昔單抗治療的療效和毒性,該項開放標簽的隨機對照Ⅲ期研究納入符合條件的患者,等比分予RT前1周西妥昔單抗400 mg/m2繼以RT后每周250 mg/m2方案治療,或RT期間每周順鉑40 mg/m2治療。T3~T4期腫瘤患者二次隨機等比分配,原發(fā)性腫瘤分別接受標準RT劑量68.0 Gy的治療或劑量遞增至73.1 Gy的治療。主要終點為總生存期(OS)。次要終點為局部區(qū)域控制,劑量遞增RT的局部控制,治療失敗模式和不良反應。
結(jié)果顯示,隨機分配了298例患者后,未按計劃開展了期中分析,研究納入被提前關(guān)閉。同步順鉑組和西妥昔單抗組的3年OS率分別為88%(95%CI 83%~94%)和78%(95%CI 71%~85%;aHR=1.63,95%CI 0.93~2.86,P=0.086),3年局部區(qū)域失敗的累積發(fā)生率分別為9%(95%CI 4%~14%)和23%(95%CI 16%~31%;P=0.0036)。兩組遠處失敗的累積發(fā)生率無差異。T3~T4期腫瘤中的劑量升高并未增加局部控制。
(編譯 郭海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