鉑敏感復發(fā)性卵巢癌 二次減瘤術(shù)不能與卡鉑高溫腹膜內(nèi)化療同步進行
美國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癥中心Zivanovic等報告的一項MSK團隊卵巢Ⅱ期研究顯示,卡鉑高溫腹膜內(nèi)化療(HIPEC)耐受性良好,但并未帶來更好的臨床效果。這項研究提示,在鉑敏感復發(fā)性卵巢癌患者進展二次減瘤術(shù)期間,不能進行伴隨卡鉑的HIPEC。(J Clin Oncol. 2021年5月21日在線版 DOI: 10.1200/JCO.21.00605 )
該項Ⅱ期研究的目的是評估在二次減瘤術(shù)中使用卡鉑進行的HIPEC與復發(fā)性卵巢癌的關(guān)系。
患者在術(shù)中被隨機分配接受卡鉑HIPEC(800 mg/m2,持續(xù)90分鐘)或不接受HIPEC,隨后分別進行5個或6個周期的基于卡鉑的術(shù)后靜脈化療。根據(jù)二項式單階段獲勝者設(shè)計,如果術(shù)后24個月時49例患者中有≥17例患者無疾病進展,則該組患者被視為獲勝者。次要終點包括術(shù)后毒性和HIPEC藥代動力學。
在98例患者中,有49例(50%)接受了HIPEC。82%的HIPEC患者和94%的標準組患者進行了完全切除。HIPEC組中37%的患者進行了腸切除術(shù),而標準組中則為65%(P=0.008)。沒有圍手術(shù)期的死亡率,并且在使用造口術(shù)、住院時間或術(shù)后毒性方面沒有差異。在24個月時,HIPEC組中有8例患者(16.3%;單側(cè),90%CI 9.7~100),標準中有12例(24.5%;單側(cè),90%CI 16.5~100)無進展或死亡。中位隨訪39.5個月,82例患者疾病進展,37例死亡。HIPEC組和標準組的中位無進展生存期分別為12.3個月和15.7個月(HR=1.54,95%CI 1~2.37,P=0.05)。中位總生存期無顯著差異(52.5個月 vs. 59.7個月;HR=1.39,95%CI 0.73~2.67,P=0.31)。這些分析是探索性的。
(編譯 王浩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