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批的基因組適應證抗癌藥 實際生存獲益仍需進一步確證
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Haslam等報告,根據(jù)基因組情況指導選用的抗癌藥物,雖然研發(fā)熱情高漲許多藥物的緩解率令人印象深刻,但仍需進一步的研究或上市后研究來明確其對生存和生活質(zhì)量的實際影響。(Eur J Cancer. 2021年11月21日在線版 DOI: 10.1016/j.ejca.2021.10.028)
為了評估根據(jù)總生存期(OS)和無進展生存期(PFS)改善而批準的、基因組適應證藥物獲批的頻率,以及獲批頻率是否因癌癥類型而異,該研究檢索了2006~2020年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批準的、每種獲批用于基因組適應證的藥物,隨后在PubMed上檢索了OS或PFS的隨機研究數(shù)據(jù)。
結果顯示,2006~2020年,53種獲批藥物用于92個獨特的適應證。50種(55%)有評估OS的隨機研究數(shù)據(jù),但其中只有22種的OS有所改善。52種(57%)有評估PFS的數(shù)據(jù),其中51種的數(shù)據(jù)表明PFS有改善。獲批治療BRAF V600黑色素瘤的藥物,比獲批治療ALK陽性非小細胞肺癌的藥物更常顯示出OS的改善。OS改善的中位時間為4.7個月(1.5~49.1個月)。 (編譯 張馨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