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期結直腸癌 FAK高表達可篩選高復發(fā)風險亞群
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Lee等報告,黏著斑激酶(FAK)高表達可確定一個復發(fā)率高、生存率低的Ⅰ期早期結直腸癌(CRC)患者亞組,這也提示FAK具有重要的預后價值。這些患者將立即受益于對復發(fā)性疾病更嚴格的監(jiān)測方案。(J Natl Cancer Inst. 2022年1月30日在線版 DOI: 10.1093/jnci/djab170)
CRC的一個挑戰(zhàn)是識別預測復發(fā)風險增加的生物標志物。一種潛在的臨床適應性生物標志物是FAK(一種促進侵襲和轉(zhuǎn)移的酪氨酸激酶)。
初始單機構隊列298例所有分期CRC患者接受長期隨訪,并采用免疫組化方法、組織微陣列技術進行FAK評估。對FAK表達進行評分,分為高表達和低表達。隨后,對來自獨立機構的517例早期CRC的驗證隊列進行了評估。所有統(tǒng)計檢驗均為雙側檢驗。
FAK過表達與任何已知的組織學特征無關,F(xiàn)AK過表達是CRC的一個早期事件,從正常結腸到Ⅰ期、從Ⅰ期到Ⅱ期均有增加,但在較高的分期中沒有差異。高FAK與Ⅰ期患者的10年無復發(fā)生存(RFS)率下降相關(高FAK患者70.2%,低FAK患者94.1%,P=0.02),但在初始隊列中較高分期患者中沒有相關性。
在驗證隊列中也發(fā)現(xiàn)了同樣的結果(高FAK組73.1%,低FAK組93.1%,P=0.004)。Ⅰ期患者的多因素生存分析顯示,只有兩個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因素可預測RFS:FAK(HR=5.27,95%CI 1.81~15.33,P=0.002)和神經(jīng)周圍侵襲(HR=7.38,95%CI 1.01~53.96,P=0.049)。在多因素分析中,F(xiàn)AK是RFS、總生存和疾病歸因生存中唯一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因素。 (編譯 何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