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黄又无码在线免费看_av操操_青青草超碰_成人伊人精品色XXXX视频

北京大學腫瘤醫(yī)院

全球腫瘤快訊

追蹤?新進展?其他腫瘤

新發(fā)轉(zhuǎn)移性NPC控制后 卡培他濱維持治療改善無進展生存

發(fā)表時間:2022-05-16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向燕群、夏偉雄教授等報告的研究顯示,新發(fā)轉(zhuǎn)移性鼻咽癌(NPC),含卡培他濱誘導化療后達到疾病控制的患者,卡培他濱維持治療顯著改善無進展生存期(PFS),且毒性可控。(JAMA Oncol. 2022年2月17日在線版 DOI:10.1001/jamaoncol.2021.7366)

    研究結(jié)果顯示,接受紫杉醇+順鉑+卡培他濱誘導化療后達到疾病控制狀態(tài)的轉(zhuǎn)移性鼻咽癌患者,如使用卡培他濱維持治療+最佳支持治療(BSC),PFS顯著長于單純BSC(35.9個月 vs. 8.2個月, HR=0.44);卡培他濱治療所引起的不良反應(yīng)溫和可控,因此它有望成為轉(zhuǎn)移性鼻咽癌經(jīng)濟有效、簡單易行的維持治療選擇。

    卡培他濱維持治療可改善各種癌癥患者的生存結(jié)局,但其在轉(zhuǎn)移性NPC中的療效和安全性數(shù)據(jù)有限。為了探究卡培他濱維持治療在轉(zhuǎn)移性NPC中的療效和安全性,該項隨機Ⅲ期臨床試驗于2015年5月16日至2020年1月9日在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開展,給予104例新發(fā)轉(zhuǎn)移性NPC患者4~6個周期的紫杉醇、順鉑、卡培他濱誘導化療。

    299-300期(完成版)-99.jpg

    誘導化療后疾病控制的患者等比接受卡培他濱1000 mg/m2 bid d1~14 q21維持治療聯(lián)合最佳支持治療(BSC,卡培他濱維持組),或4~6個周期誘導化療后僅接受BSC。主要終點為PFS。次要終點為客觀緩解率、緩解持續(xù)時間、總生存期和安全性。

    卡培他濱組患者在BSC的基礎(chǔ)上,每個化療周期(21天)的第1~14天,兩次口服卡培他濱共1000 mg。研究的主要終點為PFS,次要研究終點包括客觀緩解率(ORR)、緩解時間(DOR)、總生存(OS)、不良反應(yīng)(AE)。

    結(jié)果顯示,截至2020年5月,中位隨訪33.8個月(IQR:22.9~50.7個月),卡培他濱維持組和BSC組分別有23例(44.2%)和37例(71.2%)進展或死亡,中位PFS分別為35.9個月和8.2個月(HR=0.44,95%CI 0.26~0.74,P=0.002),客觀緩解率分別為25.0%和11.5%,中位緩解持續(xù)時間分別為40.0個月和13.2個月(95%CI 9.9~16.5個月)。亞組分析發(fā)現(xiàn),除異時性轉(zhuǎn)移的患者外,各亞組PFS獲益一致。

    目前卡培他濱維持治療+BSC組中位OS未達到(NR),BSC組為41.5個月,維持治療體現(xiàn)了OS獲益趨勢(HR=0.59, 95%CI 0.30~1.16),但數(shù)據(jù)還不成熟,尚需進一步觀察。

    維持治療期間最常見的3~4級不良事件為貧血(6例,12.0%)、手足綜合征(5例,10.0%)、惡心/嘔吐(3例,6.0%)、疲勞(2例,4.0%)和黏膜炎(2例,4.0%)。大部分不良反應(yīng)為1~2級,3~4級發(fā)生率較低,僅1例患者因疲乏和惡心嘔吐終止卡培他濱維持治療,維持組未見治療相關(guān)的死亡。

    299-300期(完成版)-98.jpg

    研究解讀

    研究首次前瞻性評估了卡培他濱在轉(zhuǎn)移性鼻咽癌患者維持治療中的作用,療效和安全性數(shù)據(jù)頗為亮眼。同期刊載的述評中,有專家指出,從研究本身來看,樣本量不夠大(104例患者)限制了進一步的亞組分析,且本次研究中35.9個月的中位PFS,遠遠超過此前研究中卡培他濱單藥治療5個月的中位PFS,巨大的差異是否因為紫杉醇+順鉑+卡培他濱的誘導治療,導致腫瘤對于后續(xù)卡培他濱治療更為敏感,需要進一步的研究確定,還并不一定能夠復現(xiàn)。紫杉醇+順鉑+卡培他濱此前并不是轉(zhuǎn)移性鼻咽癌患者常用的化療方案,卡培他濱接續(xù)在當前含鉑雙藥方案一線化療(如吉西他濱+順鉑)后治療的獲益仍有待評估,最佳的口服劑量也有待確定,持續(xù)兩年的口服維持治療,對于患者的依從性也是一個挑戰(zhàn)。長期治療的獲益,很大程度上要看療法的依從性。鼻咽癌免疫治療近年來進展迅速,在維持治療的適應(yīng)證上,免疫治療與卡培他濱哪一個更好,未來可開展兩種療法的對比研究,或?qū)ふ液线m的生物標志物評估每種療法的適合患者人群。

    (編譯 段晶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