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治療轉(zhuǎn)移性ccRCC 腫瘤分子表型或有助于治療選擇
法國研究者Vano等報告,一線治療轉(zhuǎn)移性透明細胞型腎細胞癌(ccRCC)時,根據(jù)腫瘤分子表型前瞻性選擇患者后,選用最有效的納武利尤單抗聯(lián)合或不聯(lián)合伊匹單抗和血管內(nèi)皮細胞生長因子受體-酪氨酸激酶抑制劑(VEGFR-TKI)方案是可行的,且有陽性結(jié)果。(Lancet Oncol. 2022年4月4日在線版)
既往研究顯示,35-基因表達分類器可識別出具有不同腫瘤微環(huán)境的四個轉(zhuǎn)移性ccRCC亞組(ccRCC1~ccRCC4),其對舒尼替尼敏感。
為了根據(jù)腫瘤分子組評估納武利尤單抗單藥、納武利尤單抗-伊匹單抗、VEGFR-TKI的療效和耐受性,該項生物標(biāo)志物驅(qū)動的、開放標(biāo)簽的、非對比性、隨機Ⅱ期試驗(BIONIKK)自法國15所大學(xué)醫(yī)院或癌癥專科中心入組患者,等比分予納武利尤單抗單藥(納武利尤單抗240 mg q14)或納武利尤單抗-伊匹單抗(納武利尤單抗3 mg/kg,伊匹單抗1 mg/kg,q21,共4劑,隨后納武利尤單抗240 mg q14;ccRCC1亞組和ccRCC4亞組),VEGFR-TKI(舒尼替尼50 mg/d用4周停2周,或帕唑帕尼800 mg/d)或納武利尤單抗-伊匹單抗(ccRCC2亞組和ccRCC3亞組)。
入組條件:≥18歲;ECOG PS評分為0~2;未經(jīng)治療的轉(zhuǎn)移性透明細胞腎細胞癌。主要終點是研究者評估的客觀緩解率。
結(jié)果顯示,2017年6月28日至2019年7月18日,303例符合入組標(biāo)準(zhǔn),其中202例接受隨機分組。納武利尤單抗單藥組61例,納武利尤單抗-伊匹單抗組101例,VEGFR-TKI組40例。在納武利尤單抗單藥組中,2例在首次研究給藥前因嚴(yán)重不良事件被排除在外,1例因診斷錯誤而被排除在分析之外。
中位隨訪18.0個月(IQR:17.6~18.4個月)。在ccRCC1亞組,納武利尤單抗單藥和納武利尤單抗-伊匹單抗客觀緩解者分別為12例(29%,95%CI 16%~45%)和16例(39%,95%CI 24%~55%;OR=0.63,95%CI 0.25~1.56);在ccRCC4亞組則分別為7例(44%,95%CI 20%~70%)和9例(50%,95%CI 26%~74%;OR=0.78,95%CI 0.20~3.01)。
在ccRCC2亞組,VEGFR-TKI和納武利尤單抗-伊匹單抗客觀緩解者分別為18例(50%,95%CI 33%~67%)和19例(51%,95%CI 34%~68%;OR=0.95,95%CI 0.38~2.37),在ccRCC3亞組則分別為0例和1例(20%,95%CI 1%~72%)。
納武利尤單抗單藥組、納武利尤單抗-伊匹單抗組、VEGFR-TKI組最常見的、治療相關(guān)的3~4級不良事件依次為肝衰竭和脂肪酶升高(2例,3%)、脂肪酶升高和肝膽疾病(6%)、高血壓(6例,15%),嚴(yán)重的治療相關(guān)不良事件依次為2例(3%)、38例(38%)和10例(25%)。3例死亡與治療相關(guān),其中1例為納武利尤單抗-伊匹單抗相關(guān)的暴發(fā)性肝炎,1例為舒尼替尼相關(guān)的心力衰竭,1例為舒尼替尼相關(guān)的血栓性微血管病。
研究解讀
日本研究者Kondo教授評論指出,該研究結(jié)果展現(xiàn)了未來可能的治療前景,但仍有如下問題需要解決。首先,納武利尤單抗-伊匹單抗治療者的客觀緩解率在各組(除外ccRCC3亞組)間均相似,且客觀緩解率、完全緩解率和無進展生存期與CheckMate214結(jié)果相比沒有顯著差異。這表明目前基于生物標(biāo)志物的分類可能不適用于納武利尤單抗-伊匹單抗獲益與否的選擇。
其次,CheckMate214研究顯示納武利尤單抗-伊匹單抗的疾病進展率最高,在本研究中ccRCC4亞組的結(jié)果仍是如此,因此尚無法甄選納武利尤單抗-伊匹單抗獲益或不獲益的患者。
最后,雖然免疫治療聯(lián)合TKI對轉(zhuǎn)移性腎細胞癌患者有效,但很難選出對免疫治療聯(lián)合TKI療法的反應(yīng)優(yōu)于對納武利尤單抗-伊匹單抗療法的患者。
(編譯 劉雨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