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shù)APL患者的最佳選擇為無化療方案
意大利研究者Voso等報告,接受全反式維甲酸(ATRA)聯(lián)合三氧化二砷(ATO)的無化療方案治療后,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ˋPL)患者的10年生存率超過90%,在低危和中?;颊咧懈呱鎯?yōu)勢。(自2023EHA年會)
近年來,無化療的ATRA-ATO方案大幅提高了APL患者的生存率。為了探究包括風險水平在內(nèi)的治療獲益相關(guān)因素,該項分析自HARMONY登記處納入來自真實世界和臨床試驗的不同APL患者群。其中包括2007~2020年登記的符合研究標準的937例新發(fā)APL患者(536例來自UK AML-17研究和GIMEMA APL0406研究,401例來自6個國家登記處的真實世界數(shù)據(jù))。
結(jié)果顯示,中位隨訪5.66年(0~14年),患者的平均年齡約為50歲。380例(40.6%)接受ATRA/ATO方案治療,509例(54.3%)接受ATRA、伊達比星聯(lián)合化療(AIDA)??傮w而言,根據(jù)Sanz風險評分評估,低?;颊哒?7.8%,中危占42.3%,高危占18.7%。完全緩解率為87.5%,復(fù)發(fā)率為9%。
組和AIDA組的10年總生存(OS)率分別為92%和75%(P=0.001)。ATRA/ATO組的無事件生存率和10年累計復(fù)發(fā)率(CIR)均更優(yōu)(均P<0.001)。在進一步的風險分層中,ATRA/ATO組低危患者在OS(P=0.004)、無事件生存期和CIR方面也有更大的改善(P<0.001)。然而,在高?;颊咧校珹TRA/ATO組只有無事件生存率被顯著提高(P=0.046)。
與<50歲的患者相比,50~69歲和≥70歲患者的OS率和無事件生存率明顯更低(P<0.001),且這些風險與治療類型無關(guān)。年齡不是復(fù)發(fā)的重要因素(P=0.159)。
與真實世界的數(shù)據(jù)相比,臨床試驗的結(jié)果有所改善,在臨床試驗中,ATRA/ATO組的OS率較高(P=0.025),AIDA組的也較高(P<0.001)。早期死亡56例(5.9%)在50~69歲和≥70歲組中顯著高于<50歲組(P<0.001)。 早期死亡率在Sanz高危人群中更高(15.4%),在低危或中危人群中較低(3.9%,P<0.001);然而,無論患者的風險是低還是高,ATRA/ATO組(3.4%)和AIDA組(5.7%)的風險無差異。
真實世界中早期死亡率(10.2%)明顯高于臨床試驗(2.8%,P<0.001)。多變量分析證實,年齡的增長、Sanz風險評分高、真實世界中的治療、以化療為基礎(chǔ)的方案均與生存的下降獨立相關(guān)。(編譯 楊閱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