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RCA1/2致病性變異乳腺癌 對側乳房放療應給予最小劑量
荷蘭Erasmus MC癌癥研究所Hooning等報告,對于種系(g)BRCA1/2致病變異攜帶者,應考慮最小化的對側乳房劑量的放療方案。(J Natl Cancer Inst. 2023年6月27日在線版)
在原發(fā)性乳腺癌(PBC)放療后,輻射誘發(fā)的繼發(fā)性乳腺癌可能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特別是在年輕的gBRCA相關乳腺癌患者中,對側乳腺癌(CBC)的風險已經(jīng)很高,并且對輻射的遺傳易感性可能增加。該研究的目的是調查針對PBC的輔助放療是否會增加gBRCA 1/2相關乳腺癌患者發(fā)生CBC的風險。
研究者從前瞻性國際BRCA1/2攜帶者隊列研究中選擇了診斷為PBC的gBRCA1/2致病變異攜帶者,使用多變量Cox比例風險模型來研究放療(是或否)與CBC風險之間的關系,并進一步對BRCA狀態(tài)和PBC年齡(<40歲和>40歲)進行分層。統(tǒng)計學顯著性檢驗為雙側。
在3602例符合條件的患者中,2297例(64%)接受了輔助放療。中位隨訪時間為9.6年。與非放療組相比,放療組有更多的Ⅲ期PBC患者(15% vs. 3%,P<0.001),接受更多的化療(81% vs. 70%,P<0.001)和內分泌治療(50% vs. 35%,P<0.001)。與非放療組相比,放療組的CBC風險增加(校正后:HR=1.44,95%CI 1.12~1.86)。
在gBRCA2攜帶者中觀察到統(tǒng)計學意義(HR=1.77,95%CI 1.13~2.77),但在gBRCA1致病變異攜帶者中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HR=1.29,95%CI 0.93~1.77;交互作用,P=0.39)。在聯(lián)合gBRCA1/2組中,40歲以下和40歲以上的接受放療的患者在PBC診斷時的風險相似(HR=1.38,95%CI 0.93~2.04;HR=1.56,95%CI 1.11~2.19)。
(編譯 劉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