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晚期宮頸癌 國人新輔助化學免疫治療研究正式發(fā)表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院馬丁院士團隊報告的多中心、單臂、Ⅱ期試驗(NACI研究)顯示,在局部晚期宮頸癌患者中,新輔助化學免疫治療顯示出有希望的抗腫瘤活性和可控的不良事件。新輔助化療—免疫治療與根治性手術相結合有可能成為局部晚期宮頸癌一種新的治療方法。(Lancet Oncol. 2023年12月1日在線版)
局部晚期宮頸癌約占全球宮頸癌病例的37%,由于治療選擇有限,預后較差。新輔助治療中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可以解決這些挑戰(zhàn)。該研究的目的是探討新輔助化療—免疫治療局部晚期宮頸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在這項在中國8家三級醫(yī)院進行的單臂Ⅱ期試驗中,研究者招募了年齡在18~70歲的未經治療的宮頸癌患者(ⅠB3、ⅡA2或ⅡB/ⅢC1r,腫瘤直徑≥4 cm),ESOG PS評分為0或1。
符合條件的患者接受了一個周期的雙藥導入化療(75~80 mg/m2順鉑,靜脈給藥;加上260 mg/m2 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靜脈給藥),隨后在第1天進行了2個周期的聯(lián)合化療(順鉑加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第2天接受卡瑞利珠單抗(200 mg,靜脈給藥),治療周期間隔為3周。
病情穩(wěn)定或進展的患者接受同步放化療,完全緩解或部分緩解的患者進行根治性手術。主要終點是客觀緩解率,由獨立中心審查委員會根據(jù)實體腫瘤反應評估標準1.1版進行評估。對接受至少一劑卡瑞利珠單抗患者的活性和安全性進行了分析。
2020年12月1日至2023年2月10日,85例患者入組,所有患者均接受了至少一劑卡瑞利珠單抗。中位年齡為51歲(IQR:46~57歲),未收集種族或民族數(shù)據(jù)。截至2023年4月30日,中位隨訪時間為11.0個月(IQR:6.0~ 14.5個月)。
83例(98%,95%CI 92%~100%)患者獲得客觀緩解,其中16例(19%)獲得完全緩解,67例(79%)獲得部分緩解。新輔助化療免疫治療期間最常見的3~4級治療相關不良事件是淋巴細胞減少(21例/85例,25%)、中性粒細胞減少(10例,12%)和白細胞減少(7例,8%)。未發(fā)生嚴重不良事件或治療相關死亡。
新輔助化療后進行根治性手術與同步放化療有著相似的總生存期,但是新輔助化療后進行根治性手術的患者如術后無危險因素則可選擇不做輔助治療,這大大降低了放療所導致的放射性膀胱炎、放射性胃腸炎甚至腸瘺、皮膚損傷、卵巢早衰、陰道功能毀損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將明顯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該研究創(chuàng)新性進行了一周期的誘導化療后進行卡瑞利珠單抗聯(lián)合化療新輔助治療局晚期宮頸癌,顯示出了良好的抗腫瘤活性,且安全性可控,有望為局部晚期宮頸癌新輔助治療提供了新的選擇。
(編譯 高一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