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者提出癌癥治療相關經濟學不良影響的分級標準
最近,美國梅奧診所血液腫瘤科Nandita Khera提出了不良反應常見定義標準(Common Terminology Criteria for Adverse Events,CTCAE)的新用途,旨在利用一個與CTCAE類似的量表對癌癥治療相關的“經濟毒性”進行評級。Khera一直在關注高額的醫(yī)療費用對癌癥患者造成的不良影響。(J Clin Oncol. 2014年9月8日在線版)
這個量表可以提供與治療相關不良事件的等級范圍,幫助臨床醫(yī)生決定中斷、暫?;蚋淖冎委煼桨富蛘呃^續(xù)觀察。Khera提出的新量表是基于患者及患者家屬對經濟負擔的主觀體驗,將“經濟毒性”分級量化,分成輕度(1級)、中度(2級)、重度(3級)以及致殘或危及生命(4級)。由于很難分離出自殺對醫(yī)療花費的影響,Khera未設立5級。
Khera醫(yī)生承認,她的“經濟毒性”分級量表僅僅是一個原型,尚未應用于臨床中進行驗證。美國杜克癌癥研究所的 S. Yousuf Zafar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開始,對“經濟毒性”分級量化很有意義,但是我們尚不清楚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由于費用而妥協(xié)的最大原因,需要更加嚴格的量化。
Khera醫(yī)生隨訪了納入的所有病例,她承認知曉患者的經濟狀況可以幫助患者早作準備,但是并未因此改變患者的治療方案。Zafar認為,這是最重要的地方,大部分內科醫(yī)生緩解患者“經濟毒性”的唯一方式是改變治療方案,但是如果能夠早期發(fā)現“經濟毒性”,醫(yī)生積極提倡患者投保,尋找資助來源,促進醫(yī)患之間討論費用問題,從而避免治療方案改變。
Zafar等第一次提出這個想法是基于一項預實驗,該研究評估投保的癌癥患者所需的現金支付費用。而Khera的研究強調了經濟毒性如何導致客觀的經濟負擔(比如一個患者的治療費用和欠款情況)和主觀的經濟壓力(比如錢包緊縮如何影響幸福感)。去年,一個“11項COST”問卷成為第一個評估癌癥患者治療相關的經濟影響的工具,但是這個COST量表和經濟毒性分級量表評估的是經濟毒性的不同方面,恰恰顯示了經濟毒性是一個相當寬泛的概念。
Khera醫(yī)生指出,建立經濟毒性的分級標準必須把患者和患者家屬都納入考慮范圍。經濟毒性不單包括醫(yī)療支出,還有間接費用,比如路費,住宿費和損失的薪酬。Zafar醫(yī)生會進一步研究,后續(xù)的重要步驟包括將分級量表應用于實踐中,比如早期發(fā)現患者經濟毒性的風險,在患者出現醫(yī)療債務之前提前干預,尋找相應的資助方法支持進一步的治療。
另外,隨著抗癌藥物價格的突飛猛漲,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正在為抗癌藥物建立一個成本效益評分卡,那些患者獲益有限但是價錢昂貴的藥物將得不到ASCO的支持。Zafar醫(yī)生說ASCO的癌癥治療價值工作組已經關注這個問題很長時間了,這個工作組正在努力將治療價值整合進入醫(yī)療決策制定中。ASCO的質量管理討論會將在它的開幕式上強調這個問題,Zafar醫(yī)生計劃提出這個問題:“重中之重:經濟毒性如何影響癌癥治療質量?”
(編譯 周旻 審校 盧鈾)
1級 |
·生活方式改變(延遲大消費或旅行、休閑活動減少) ·需要慈善基金、募捐、保險幫助支付醫(yī)療費用 |
2級 |
·需要出售股票、理財產品 ·需用動用銀行儲蓄、殘疾輔助或退休金 |
3級 |
·需要抵押房產或貸款 ·治療相關的離職 ·醫(yī)療債務超出家庭收入 ·減少衣食等生活必需品開支 |
4級 |
·需要出售房產 ·治療性破產 ·因為經濟負擔放棄治療 ·自殺傾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