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治療Ph+ ALL 聯(lián)用Ponatinib或優(yōu)于聯(lián)用伊馬替尼
美國MD Anderson癌癥中心Jabbour等報告,在新發(fā)的費城染色體陽性(Ph+)急性淋巴細胞白血?。ˋLL)成人患者中,與伊馬替尼聯(lián)合低強度化療一線治療相比,聯(lián)用Ponatinib在誘導結束時的最小殘留疾?。∕RD)陰性完全緩解率優(yōu)于聯(lián)用伊馬替尼。Ponatinib的安全性與伊馬替尼相當。(JAMA. 2024年5月9日在線版)
在新發(fā)的Ph+ ALL成人患者中,因對第一代或第二代BCR::ABL1酪氨酸激酶抑制劑的獲得性耐藥而導致的疾病進展很常見。Ponatinib能抑制BCR::ABL1突變和所有的單突變變體,包括T315I。
為了比較Ponatinib與伊馬替尼一線治療新發(fā)的Ph+ ALL成人患者的療效,該項全球注冊的、開放標簽的、Ⅲ期隨機試驗(PhALLCON)于2019年1月到2022年5月在77個試驗站點納入≥18歲的、新發(fā)的Ph+ ALL成人患者,按照2∶1的比例分予Ponatinib(30 mg/d)或伊馬替尼(600 mg/d),且均同步聯(lián)用低強度化療,然后在第20個周期后分別接受單藥Ponatinib或伊馬替尼治療?;颊攉@得MRD陰性的完全緩解后,Ponatinib劑量減少至15 mg。
本次期中分析的主要終點為MRD陰性(MR4)的完全緩解,且在第3周期結束時完全緩解狀態(tài)至少維持4周。關鍵的次要終點為無事件生存期。
結果顯示,Ponatinib組和伊馬替尼組分別有154例和78例患者被納入主要終點分析,總體患者的中位年齡為54歲,133例(54.3%)為女性。Ponatinib組和伊馬替尼組MRD陰性完全緩解率分別為34.4%(53/154)和16.7%(13/78;風險差異為0.18,95%CI 0.06~0.29,P=0.002)。與聯(lián)用伊馬替尼(14.7%)相比,聯(lián)用Ponatinib(26.8%)在MR4.5水平上獲得了更深的分子緩解。與聯(lián)用伊馬替尼相比,盡管劑量減少,聯(lián)用Ponatinib進一步顯示出持久和累積的益處,MRD陰性緩解隨著連續(xù)治療而增加,而聯(lián)用伊馬替尼在第5周期后反應似乎趨于平穩(wěn)。
在數(shù)據(jù)截止時,無事件生存期未達到預先指定的事件數(shù)。Ponatinib組未達到中位無事件生存期,伊馬替尼組的為29個月(HR=0.65,95%CI 0.39~1.10)。
誘導結束時MRD陰性完全緩解率的亞組分析進一步提示,<60歲的患者和攜帶BCR::ABL1 p210優(yōu)勢亞型的患者(風險差異分別為:0.10,95%CI 0.04~0.25;0.07,95%CI 0.13~0.26)可能不會從Ponatinib對比伊馬替尼中獲益,但這些亞組不足以得出明確的結論,需要更長時間的隨訪,因為p210亞型可能有較慢的MRD清除率。
在數(shù)據(jù)截止時,30.5%的Ponatinib組患者和37%的伊馬替尼組患者進行了干細胞移植。兩組之間最常見的不良事件相似。動脈閉塞事件不常見,組間具有可比性(Ponatinib組為2.5%,伊馬替尼組為1.2%)。
研究解讀
美國Dana-Farber癌癥研究所Bystrom等認為可獲得如下啟示,首先,深思熟慮的患者選擇和戰(zhàn)略性給藥策略似乎降低了Ponatinib相關動脈閉塞事件的風險,使沒有血管風險因素的患者的Ponatinib獲益被提高;其次,盡管Ponatinib似乎比伊馬替尼更有效,但該研究并未提供Ponatinib與第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劑的比較信息,也未提供早期聯(lián)合Blinatumomab方案的療效,回答這些問題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再次,盡管隨訪時間較短,但PhALLCON中全身甲氨蝶呤和阿糖胞苷的鞏固策略可能會改善中樞神經系統(tǒng)滲透情況并減少髓外復發(fā)。
(編譯 陳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