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復發(fā)不可切除局部晚期或轉移性三陰性乳腺癌 阿替利珠單抗聯合一線化療IMpassion132研究
新加坡癌癥研究中心Dent等報告的IMpassion132研究探討了將免疫檢查點抑制劑阿替利珠單抗添加到一線化療中,治療不可切除局部晚期或轉移性PD-L1陽性三陰性乳腺癌(aTNBC)患者的潛在益處。研究顯示,在354例快速復發(fā)的PD-L1陽性aTNBC患者中,與安慰劑相比,添加阿替利珠單抗并未顯著改善總生存期。(Ann Oncol. 2024年5月7日在線版)
盡管先前研究表明,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可提高PD-L1陽性局部晚期或不可切除三陰性乳腺癌(TNBC)一線化療的療效,但針對快速復發(fā)患者的隨機臨床研究數據較少。
早期三陰性乳腺癌的標準治療通常包括蒽環(huán)類和紫杉類藥物的輔助或新輔助化療,未達完全病理緩解時可能使用卡培他濱。近年來,卡鉑和靶向PD-1/PD-L1免疫治療藥物的應用豐富了治療選擇。
在接受輔助或新輔助蒽環(huán)類和紫杉類化療后,約一半的轉移性TNBC患者在12個月內復發(fā)。早期復發(fā)的TNBC侵襲性強,對標準療法耐藥性大,預后差。PD-1抑制劑(如阿替利珠單抗、帕博利珠單抗)顯著改善了PD-L1陽性TNBC患者的化療效果。然而,許多試驗排除了12個月內復發(fā)的患者,使得這些患者的預后和新療法效果數據缺乏。IMpassion132試驗專門評估了阿替利珠單抗聯合化療在12個月內復發(fā)TNBC患者中的效果,并報告了總生存期(OS)數據。
該研究入組最后一次化療或早期TNBC手術后12個月內復發(fā)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TNBC患者,這些患者之前接受過蒽環(huán)類和紫杉烷類的新輔助或輔助化療,但未接受過aTNBC的化療或系統(tǒng)性靶向治療。
患者在隨機分組前由研究者選擇兩種化療方案之一:每21天靜脈注射吉西他濱1000 mg/m2和卡鉑2 mg/ml/min,第1天和第8天;或每21天口服卡培他濱1000 mg/m2,第1~14天,治療直至疾病進展或出現不可接受的毒性反應。主要終點是OS,次要終點包括無進展生存期(PFS)和客觀緩解率(ORR)等。
研究共招募595例患者,包括354例PD-L1陽性腫瘤患者和380例mITT人群,基線特征均衡。PD-L1陽性患者中,阿替利珠單抗未顯著改善OS(HR=0.93,P=0.59)。中位OS:安慰劑組11.2個月,阿替利珠單抗組12.1個月。1年生存率:安慰劑組48%,阿替利珠單抗組50%;18個月生存率:安慰劑組32%,阿替利珠單抗組34%。
PFS在各組中相似,中位數約4個月。PD-L1陽性患者中,安慰劑組ORR為28%,阿替利珠單抗組為40%;緩解持續(xù)時間分別為4.1個月和6.6個月。mITT人群中,安慰劑組和阿替利珠單抗組ORR分別為32%和31%,緩解持續(xù)時間分別為5.2個月和5.7個月。
不良事件(AE)和嚴重不良事件(SAE)發(fā)生率在兩組中相似。特殊關注的不良事件在阿替利珠單抗組更常見,主要是免疫介導的皮疹和甲狀腺功能異常。
PD-L1陽性患者中,安慰劑組和阿替利珠單抗組分別有56%和50%的患者接受了治療后進展的治療。
IMpassion132研究是唯一專注于早期復發(fā) aTNBC 患者的Ⅲ期隨機臨床試驗,結果表明在 PD-L1 陽性早期復發(fā) TNBC 患者中,阿替利珠單抗聯合標準化療未顯著改善OS。結果表明,盡管TNBC的生物學復雜性和異質性使選擇最優(yōu)患者進行試驗非常困難,但在高治療抵抗的患者群體中,阿替利珠單抗的療效仍然有限。與 KEYNOTE-355 和 LOTUS 試驗的亞組分析相比,IMpassion132研究數據規(guī)模更大,提供了更全面的早期復發(fā) TNBC 患者的臨床結果。
IMpassion132研究提供了關于阿替利珠單抗與非紫杉類方案聯合治療aTNBC 的首批隨機數據。盡管阿替利珠單抗治療的安全性與已知風險一致,但未顯示出顯著的治療優(yōu)勢。實際臨床數據也表明,早期復發(fā) TNBC 患者預后較差,特別是疾病在<6 個月內復發(fā)的患者。未來的研究應關注這些患者的異質性和新型治療策略,如腫瘤微環(huán)境的調節(jié)或更有效的化療組合,以優(yōu)化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效果。IMpassion132研究為未來試驗設計提供了寶貴的數據,并強調需要繼續(xù)進行轉化研究,以破解這些侵襲性腫瘤的多層“組學”特征,尋找新的治療策略。 (編譯 王佑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