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fā)現(xiàn)食物代謝產(chǎn)物影響抗腫瘤藥物療效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Rabinowitz等研究揭示了膳食植物化學物質的微生物代謝控制磷酸肌醇 -3- 激酶(PI3K)抑制劑的抗癌活性。研究發(fā)現(xiàn),豆類食物中富含的大豆皂苷經(jīng)腸菌代謝產(chǎn)生的大豆皂苷元,能誘導肝細胞色素P450表達,加速PI3K抑制劑代謝,使其濃度不足抗癌閾值,損失抗癌活性。高碳水化合物、低植物化學成分的飲食能與PI3K抑制劑形成協(xié)同作用,提升抗癌效果。使用抗生素抑制腸菌也有同樣效果。(Cell. 2025年5月19日在線版)
飲食是人體病生理過程的重要干擾因素,飲食能影響疾病進程和藥物治療反應。已有不少臨床前和臨床研究探討了不同飲食方案或飲食聯(lián)合藥物抗腫瘤的可行性。食物中含有各種有生物活性的化學物質,這些物質可能發(fā)揮獨特的作用。
研究者選擇研究PI3K抑制劑,是因為探討飲食干預與抗腫瘤藥物聯(lián)合,PI3K抑制劑可能是不錯的選擇。PI3K是一種作用十分廣泛的蛋白,參與細胞生長、增殖、分化等多種生理過程,PI3K的過度活躍就會導致癌癥的發(fā)生,其編碼基因PIK3CA也是最常見的人類致癌突變基因之一。然而PI3K抑制劑的臨床效果卻不佳。PI3K家族參與調節(jié)糖代謝,介導了幾乎所有細胞的胰島素反饋通路,抑制PI3K會導致暫時的高血糖,這促使胰腺代償分泌胰島素,反而會再次激活PI3K通路,抵消藥物作用。
研究者發(fā)現(xiàn),小鼠的標準鼠糧主要由玉米、黃豆、小麥、魚粉等未精制的食物制成,而小鼠的生酮套餐卻是由更純化的成分,如油類和源自牛奶的酪蛋白制成。食物中含有超過26 000種不同的化合物,很多都具有生物活性并能影響人類健康,如人們熟知的類黃酮、萜類、生物堿、多酚等等,其中可能就有一類或幾類參與了PI3K和生酮的協(xié)作。為對此進行深入探討,研究者設計了一種富含碳水化合物的對照純化飲食(CPD),營養(yǎng)成分配比與普通飼料相當,但均由純化成分構成,屬于小鼠的超加工食品。
實驗選擇的是已經(jīng)獲FDA批準的一種PI3Kα抑制劑Alpelisib和KPC胰腺癌異種移植模型。結果顯示,相較普通鼠糧,生酮飲食顯著增加了Alpelisib的抗腫瘤活性;而CPD竟也與Alpelisib有顯著的協(xié)同作用,小鼠生存期翻倍,效果與生酮組相近。單獨CPD并無抗癌效果。CPD的這一作用在廣譜PI3K抑制劑Buparlisib和PI3Kβ抑制劑Taselisib中也存在,研究者還測試了MCF-7和SUM159乳腺癌,均發(fā)現(xiàn)了CPD可增強PI3K抑制劑活性。
研究者分析了小鼠的血藥濃度,發(fā)現(xiàn)CPD能顯著增加小鼠血清中Alpelisib水平,峰值增加1.5~2倍,谷值則增加了30~70倍。進一步分析結果顯示,在普通鼠糧組中,每日給藥Alpelisib,僅在給藥最初濃度能夠達標,但隨后就會下降到最低有效濃度以下;而CPD小鼠可始終保持藥物濃度足以抑制PI3K信號和腫瘤生長。
CPD組小鼠給藥后,血糖和胰島素反應并無異常,反倒比普通鼠糧組還高。提示這與胰島素反饋通路并無干系,可能與飲食環(huán)節(jié)的腸道微生物有關。腸菌已有干預藥物代謝的先例。研究發(fā)現(xiàn),使用氨芐青霉素、新霉素、萬古霉素、甲硝唑(ANVM)組合處理小鼠,在普通鼠糧組中也能達到CPD的增強效果。
研究者檢測了藥物代謝關鍵地肝臟,發(fā)現(xiàn)多種細胞色素P450(CYP)表達改變,其中就包括人類的主要藥物代謝酶CYP3A4的小鼠同源物Cyp3a11。CYP3A催化C-羥基化反應,此前都認為這一過程不是Alpelisib的主要清除途徑,但研究者在食蟹猴中的藥代動實驗發(fā)現(xiàn)結論正相反。
研究者嘗試尋找參與PI3K抑制劑代謝的具體食物成分,經(jīng)過一番排查后鎖定了來自大豆蛋白的大豆皂苷。大豆皂苷經(jīng)腸菌代謝后產(chǎn)生了大豆皂苷元,后者誘導肝臟藥物代謝酶CYP表達,導致PI3K抑制劑加速清除,以至于無法實現(xiàn)持久的抗腫瘤效果。
研究者指出,藥物暴露傳統(tǒng)通過藥物曲線下面積評估,但實際應用中有的藥物依賴峰值濃度起效,有的藥物則需要維持在最低起效濃度以上。比如本研究的藥理學實驗部分就發(fā)現(xiàn)Alpelisib濃度需要維持在2 μM以上,在這一水平線上下的波動會影響療效。
如何避免藥物濃度波動將是PI3K抑制劑能否成功的關鍵,簡單粗暴地增加藥物劑量顯然并不可取,在原有基礎上通過飲食或腸菌進行干預可能是更好的選擇。 (編譯 張瑞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