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放療和放化療患者 非手術(shù)肺癌合并癥對生存影響不大
?心血管、肺部和其他系統(tǒng)的合并癥可能影響肺癌預后,并使其治療復雜化。作為預后標志的體能狀態(tài)(PS)也會受合并癥的影響。由于吸煙與肺癌關(guān)系密切,而且肺癌患者多數(shù)為老年患者(丹麥肺癌的中位確診年齡為70歲),因此大多數(shù)肺癌患者存在合并癥。
來自丹麥Herlev 大學醫(yī)院的Mellemgaard A等進行了一項旨在探討合并癥對非手術(shù)肺癌患者生存影響的研究。(J Thorac Oncol. 2014年11月3日在線版)
研究者從丹麥肺癌登記處(DLCR)確定2005-2011間確診的22 552例未接受手術(shù)治療的肺癌患者。研究者從丹麥全國患病人口登記處(DNPR)提取合并癥數(shù)據(jù),DNPR登記丹麥所有的門診和住院患者。通過記錄鏈接,評估曾被確診合并癥肺癌患者相應的Charlson合并癥指數(shù)(CCI)。肺癌初始治療分為化療、同步放化療、放療或不治療。
該研究對CCI、體能狀態(tài)、年齡、性別、分期、肺功能(FEV1)、組織學和初始治療的類型(如果有)進行單變量和多變量Cox比例風險分析。
研究發(fā)現(xiàn):隨著年齡的增加,接受化療和放化療的比例隨著合并癥的增加而減少。與男性相比,更多女性接受治療。在所有患者的單變量分析中發(fā)現(xiàn):分期、體能狀態(tài)、年齡、性別、肺功能和合并癥均與生存相關(guān)。除了未特指組織學亞型患者的死亡率較高外,特定組織亞型之間沒有顯著差異。
經(jīng)過校正其他因素,證實年齡、性別、體能狀態(tài)和分期對生存影響巨大,而合并癥的風險有所減弱。當按三種治療類型和不治療分組時,合并癥對放療沒有影響,對化療和放化療后的生存影響中等。相比之下,經(jīng)過多因素校正后,與體能狀態(tài)一樣,年齡、分期也是強烈的預后不良標志。
研究者認為:合并癥對非手術(shù)肺癌患者的生存影響有限,僅對化療患者有影響。但體能狀態(tài)比患者的既往病史對預后的影響更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