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臍帶血干細胞移植并非多多益善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醫(yī)學院John Wagner等報告的研究顯示,在造血干細胞移植治療血液腫瘤時,采用雙份臍帶血并不改善患者生存,反而增加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風險。(N Engl J Med 2014;371:1685-1694)
研究者表示:該證據突出顯示單份臍帶血移植是更優(yōu)選的方案。但更令人驚訝的是,比較生存率與患者-臍血配型相合程度時,發(fā)現不相合位點越多則結局越好。這雖不是初始研究終點,但確是令人興奮的次要終點,值得進一步探討。
Cardinal Bernardin癌癥中心Patrick Stiff教授認為,這一結果與以往觀察到的不全相合家庭成員供者移植優(yōu)于全相合孿生供者移植的現象相吻合。
相合程度越高,移植物免疫反應就越小,復發(fā)率也更高。任何事情都不能苛求十全十美,輕微反應可能有益,如過分則可能成為移植物抗宿主病。
該研究的另一重要意義在于單個臍帶血費用約40 000美元,如果雙份則需80 000美元,這將節(jié)約很大一筆費用。自1993年來,臍帶血干細胞移植已達30 000例。
研究者探討是否雙份臍帶血移植優(yōu)于單份臍帶血的原因是由于每一胎盤能夠采集的干細胞數量有限,對于年長受者由于體重較大,可能造血恢復延遲,存在植入失敗風險。
該研究納入224例兒童和年輕成人,所有患者均<22歲,均接受清髓性預處理方案及免疫抑制劑GVHD預防,治療包括氟達拉濱75 mg/m2、TBI 1320 cGy、環(huán)磷酰胺120 mg/kg,同時給與環(huán)孢素和霉酚酸酯(驍悉)預防GVHD。
臍帶血與患者及雙份臍帶血間至少4/6位點相合,首份臍帶血細胞數至少達到2.5×107/kg,如果雙份臍血則第二份細胞數至少達到1.5×107/kg。
單份臍帶血移植患者1年生存率為73%,雙份臍帶血移植為65%(P=0.17),無病生存率分別為70%和64%(P=0.11)。其他多數指標也無顯著差異。
然而單份臍帶血移植血小板恢復更快,Ⅲ-Ⅳ急性GVHD和廣泛型慢性GVHD發(fā)生率更低。血小板恢復中位時間單份臍帶血組為58天,而雙份臍血組為84天。
總體上,9/10發(fā)生感染,其中15%為致命或致死性,但發(fā)生率兩組相當,與接受臍血單位數無關。雙份臍血組治療相關死亡率22%,而單份臍血組19%(P=0.43)。研究者還發(fā)現,急性髓系白血病和非白種人受者臍血移植成功率較低。
Stiff認為,對于有足量細胞數的兒童患者應停止雙份臍帶血移植,同樣也呼吁停止給相當體重成人患者進行雙份臍帶血移植。
Wagner表示,這一發(fā)現是否為成人提供希望目前尚存爭論。另一重要問題是:盡管醫(yī)生能為兒童采集足夠臍帶血,但這一數量僅能滿足25-30%成人。這一發(fā)現只是告訴我們,無論單份還是雙份臍血移植,其轉歸并無差異;但這對成年人是個好消息。如果你有合適細胞數量的單份臍血,采用這一預處理方案即可獲得非常好的轉歸;如果沒有細胞數達標的單份臍血,那么采用雙份臍血也能獲得相同轉歸。
(編譯 范蕓 審校 常乃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