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診未治療的進展期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FCR一線治療較BR療效更佳
德國研究者Barbara Eichhorst報告指出,對于無明顯合并癥、一般狀況較好的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CLL),FCR方案是標準的一線治療方案。該CLL10研究是一個國際多中心的Ⅲ期臨床研究,旨在比較BR或FCR方案用于進展期CLL且無del(17p)的療效。
來自5個國家(德國、奧地利、瑞士、丹麥、捷克)的158個醫(yī)療中心的688例CLL患者,均行免疫表型、FISH、合并癥和腎功能篩查。564例患者(肌酐>70 ml/min ,且無del(17p))于2008年10月~2011年6月間入組?;颊甙?:1隨機分配至兩組,分別接受6療程FCR(284例; F 25 mg/m2 i.v.d1-3,C 250 mg/m2 i.v.d1–3,R 375 mg/m2 i.v.d 0 第一療程,后續(xù)療程500 mg/m2 d1;28天/療程)或BR(280例;B 90 mg/m2 i.v.d1+2,R 375 mg/m2 i.v.d 0 第一療程,后續(xù)療程500 mg/m2 d1;28天/療程)。常規(guī)的抗生素預(yù)防性使用或G-CSF使用不推薦。3例患者(2 FCR, 1 BR)因推遲治療而被排除出組。
兩組患者的中位年齡(61.6歲)無差異,但BR組≥70歲患者比例明顯更高(22% vs 14%,P=0.020)。Binet A期患者占22%,Binet B為38%,而Binet C期患者為40%。兩組IGHV未突變狀態(tài)不平衡(BR vs.FCR,68% vs.55%,P=0.003)。其他所有特征兩組之間未見明顯差異。FCR組接受的平均療程為5.27,而BR組為5.41。
研究結(jié)果顯示,所有患者中位隨訪時間為35.9月。547例患者可評價近期有效率(FCR 274;BR 273);分析所有患者的無進展生存期(PFS)和總生存期(OS)。兩組的總反應(yīng)率均為97.8%(P=1.0)。完全緩解率FCR組為40.7%較BR組的31.5%明顯更高(P=0.026)。終期對355例患者(185 FCR;170 BR)進行外周血四參數(shù)流式MRD檢測(敏感度10-4)。FCR組分別有74.1%和62.9%的患者達到MRD陰性(P=0.024)。
骨髓標本MRD檢測結(jié)果(129 FCR;98 BR)為FCR 58.1% 陰性,BR 31.6% 陰性(P<0.001)。12月時隨訪FCR組,仍有58.2%患者MRD陰性,較BR組26.3%明顯較高(P<0.001)。在18月時兩組MRD陰性率分別為53.8%(FCR,35/65) vs.24.6% (BR 16/65,P=0.006)。FCR組和BR組的中位PFS分別為53.7月 和43.2月(HR=1.589,95%CI 1.25-2.079,P=0.001)。對IGHV突變患者兩組的中位PFS無明顯差異,而未突變患者FCR組為43.9月,BR組為34個月(P=0.015)。
兩組患者中年齡≥65歲、CIRS(疾病累積評分表)4分者PFS無明顯統(tǒng)計學(xué)差異。多因素分析顯示,治療方案、年齡、男性、del(11q)、缺少del(13q)、血清高TK(胸苷激酶)和 IGHV狀態(tài)為PFS獨立預(yù)后因素。OS無統(tǒng)計學(xué)差異(3年生存率,F(xiàn)CR 90.6% vs.BR 92.2%;HR=1.030,95%CI 0.618-1.717,P=0.910)。年齡、男性、血清高TK(胸苷激酶)和IGHV狀態(tài)為OS獨立預(yù)后因素。嚴重的粒細胞減少在FCR組更常見(87.7% vs 67.8%,P<0.001)。但兩組間的貧血發(fā)生率(14.2% vs.12.0%,P=0.46)和血小板減少發(fā)生率(22.4% vs 16.5%, P=0.096)無統(tǒng)計學(xué)差異。治療期間及隨訪6個月內(nèi),F(xiàn)CR組的嚴重感染發(fā)生率更高(39.8% vs 25.4%,P=0.001)。治療相關(guān)死亡率FCR組3.9%,BR組2.1%。
CLL10研究最終分析結(jié)果表明,由于FCR方案的CR率更高、MRD陰性率更高及PFS更長,F(xiàn)CR方案仍是適合CLL化療患者的標準療法。但在老年患者中,因其更高的毒性和感染率,兩組患者的長期療效相似。因此,老年患者,尤其是有感染史的患者可能更適合用BR方案治療。
(編譯 王華 審校 呂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