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黄又无码在线免费看_av操操_青青草超碰_成人伊人精品色XXXX视频

科普宣傳

內心沒有陽光,外表怎能燦爛

一天和朋友聊天,提到“燦爛”這個詞,我忽然想起我曾在CCTV-10和癌癥患者一起錄制節(jié)目時說過“內心沒有陽光,外表怎能燦爛”的話,我記得當時我確實是有感而發(fā)的,看到和我一同錄制節(jié)目的癌癥患者抱著那樣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能勇敢的面對疾病,能積極的配合醫(yī)生治療疾病,能有與癌癥這種疾病共存的樂觀心態(tài),能主動地回歸社會,為剛發(fā)生癌癥的病友們講述自己的抗癌經驗,與別人分享在“癌癥”旅程中走過的心路,而且還活得非常充實,自發(fā)組織“合唱團”、“時裝表演隊”、“舞蹈隊”等兼娛樂和鍛煉身體為一體的小團隊,我作為一個“正常人”很是感動,我認為他們若不是內心充滿陽光,外表怎能如此燦爛!為了證實我自己是否說過這樣的話,我還在GOOGLE和百度兩個網站上搜索了一下,查到的網頁上確實寫著:心理康復醫(yī)生唐麗麗大夫說:“內心沒有陽光,外表怎能燦爛”的話。不免有兩分得意,得意之余想和朋友們一起深入探討一下這個話題。

我在工作中曾經問過一些患者,問他們是怎樣從中“癌癥”這種疾病的陰影中走出來,變得像現(xiàn)在這么平和的,他們中有的說,:“我以前其實活的一直很累,所以才會得這種病,現(xiàn)在想明白了,不能再那樣對待自己了,反正已經得病了,隨它去吧,怎么輕松、怎么高興就怎么活吧,想開了!”,有的說:“哭也得活,笑也得活,我還是選擇笑吧。”,有的說:“我兒子還小,為了他我也要努力的活下去,也不想讓我的壞情緒影響到他,我要看著他天天長大?!边€有的說:“我還有些心愿沒有了結,我經常忘記我還是一個病人,我時常想的是如何在我的有生之年完成我的心愿。”。當我聽到這些話,就感到欣慰,知道他們內心已經有陽光照耀了。

我也曾試圖幫助一些患者,因為他們內心對疾病充滿了恐懼和焦慮,他們的話與前面完全不同,他們會說:“我無法回到從前了,疾病毀了我的一切!”;他們會說:“我為什么會這么倒霉,得這種病!”,他們會說:“我肯定好不了了,我一定會死的!”,他們還會說:“我每天都在痛苦中掙扎,無法入睡,也什么都不想吃”。這時我知道他們的內心正下著雨,他們需要調整心態(tài)去面對生活,即使生活有時很艱難,學會面對也會讓我們活得好些。在人生的悠悠歲月中,一切都有可能發(fā)生。人活著并不盡是順心如意、快樂幸福,還有許多負面陰暗的東西,如疾病、禍患、災難、婚姻失敗、下崗、生活困難等等,現(xiàn)實回避不了,既來了,就逼著你非要正視、面對現(xiàn)實。

重要的是,首先我們應該認識到生命是一個過程而不是一個結果,如果你不會享受過程,生命的結果大家知道都是一樣的。你為自己的生命過程填寫太多的痛苦,你就包裹著痛苦離開世界,填寫快樂,你就滿載快樂走完人生。如果你抱怨現(xiàn)狀不夠好,那是因為你不知道還有比這更壞的。人生所有的活動似乎都以喜劇開始,以悲劇結束。所有的樓房都要倒塌,所有的生命都要老化,所有的靚仔都要變成老頭,所有的美女都要變成老太太,所有的綠草都要枯黃,所有的鮮花都要凋謝。既然所有的結局都是這么不好,為什么還要生存,走向悲劇?因為我們應該認識到生命是一個過程,不是結果,如果不會享受過程,結果到了,悲劇就出現(xiàn)了。

其次是學會活在現(xiàn)在而不是過去或未來。如果為過去的事情后悔,你就會消沉,因為過去的已經過去;如果為未來的事情擔心,你就會焦慮,因為未來的有些事情無法預知,我們就不必非要去預知它了。只有活在現(xiàn)在,把握現(xiàn)在,才有可能成就未來。吳維庫在《陽光心態(tài)》一書中將陽光心態(tài)定義為平常、積極、知足、感恩、達觀的一種心智模式,這種模式告訴我們,每天的心態(tài)決定每天的生命質量,所以如何過好每一天,主要取決于自己對生命的態(tài)度。生命是一系列現(xiàn)在構成的,認真而簡單地生活,幸福、快樂充滿陽光的去過好每一天,對所有人都是非常重要的生活態(tài)度??墒?,我們經常是很少想到我們已經擁有的,而總是想到我們所沒有的或我們已經失去的,這樣就只能增加煩惱而失去了好心情。有一位知足的病人曾告訴我:“我感到很知足,我有很好的家庭,子女們對我很孝順,在我生病的這么長時間里一直得到他們很好的照顧,我已經沒有什么后顧之憂了”,他之所以知足,是他懂得他已擁有什么,而不是失去什么。其實,有時你為在春天的時候丟掉一粒種子而苦惱時,哪知道秋天的時候你會有以外的收獲?好好把握現(xiàn)在,把今天活好足以!

《陽光心態(tài)》一書中描述一位85歲,得知自己將不久于人世的老先生寫的日記,值得我們思考。

如果我能重活這一生,我要嘗試犯更多的錯誤。我不會那么刻意追求完美。我要多休息,隨遇而安,我處世不會像這次那么精明。其實世間值得去斤斤計較的事少得可憐。我會多冒幾次險、多旅行幾次、多爬幾座山、多在幾條河中游泳,到更多不曾到過的地方去。

如果一切能從來,我要在春天赤足走到戶外,在深秋整夜不眠。我要多坐幾趟旋轉木馬,多看幾次日出,跟更多的兒童玩耍,只要人生能夠從來。

但是我知道,不能了。

寫的太好了,他提醒我們,人生有限,應該好好把握。這位老先生領悟到,要活得更快樂、更充實,不需要改變這個世界。世界已經足夠美麗了,需要改變的是我們自己,我們對生活的態(tài)度。

還有,用一顆開放的心去擁抱世界,就會得到很多朋友的幫助,得到很多信息和資源,從而戰(zhàn)勝暫時的難關。否則,獨自承受壓力和困境,獨自忍耐一切的不幸和痛苦,只會越來越無助,越來越痛苦。壓力分享,壓力便減輕;快樂分享,快樂就加倍。做一個“給點兒陽光就燦爛”的人其實挺好的。不要總是將自己封閉起來,把所有的想法都看成是秘密,這樣內心將承受很多,我們每個人都有許多自己的故事,但是所有的故事只講給自己聽,會感到快樂和幸福嗎?當有一天你自己肩上的擔子你再也擔不動時,結果會是怎樣呢?

對生活正確的態(tài)度、活在現(xiàn)在的活法、擁有一顆開放的心、懂得生命是一個自然的過程,所有這些應該可以換來我們陽光的心態(tài)。就算是臨終的病人,如果能平和、安靜的認識到人本來就是大自然的產物,死亡只是又回歸了自然界而已,是否對死亡不再恐懼,也能有一屢陽光照在內心?我也不知道答案,也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完全做到,只是想寫下來與朋友們一起共勉。


上一篇: 學會釋放自己

下一篇: 醫(yī)學不僅僅是裝在瓶子里的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