Ⅳ期NSCLC 姑息性放療的劑量仍需進一步研究
在本屆年會的晚期肺癌專場中,美國研究者Koshy等報告了一項大型回歸性分析的研究結(jié)果。他們在美國國家癌癥數(shù)據(jù)庫中篩選了2004~2011年接受胸部腫瘤灶放療的27 063例Ⅳ期非小細(xì)胞肺癌(NSCLC)患者的資料。
根據(jù)生物學(xué)劑量,將患者分為三組,分別為高劑量(HD)組(大于50 Gy),中劑量(ID)組(35~50 Gy)和低劑量(LD)組(低于35 Gy)。對于接受過任何全身化療的患者,進行獨立分析來研究CCRT對總生存的影響,旨在明確放療劑量的提升和同步放化療對生存獲益的影響。(Pract Radiat Oncol. doi: 10.1016/j.prro.2015.07.009.)
研究隊列的中位隨訪時間為3.9個月,對幸存患者的最長隨訪時間達18個月。最常見的5個放療方案分別為:30 Gy /10f(占23%),35 Gy /14f(8%),37.5 Gy /15f(7%),40 Gy /20f(3%)和50 Gy /20f(3%)。多變量分析顯示:與LD組患者相比,HD組和ID組患者生存的風(fēng)險比(HR)分別為0.37和0.51,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001)。
傾向得分匹配分析顯示:ID組和HD組患者相較于LD組患者同樣具有明顯的生存獲益(HR分別為0.57和0.41,均P<0.0001)。有59%的患者接受過全身化療,與CCRT治療患者(19%)相比,他們的中位總生存期分別為5.3個月與5.6個月(P=0.667)。
研究中存在問題主要還是入組人群的選擇性偏倚,其中一般情況好的患者可能會選擇更高劑量的放療,并且在研究中有很多相關(guān)信息并沒有被分析,如患者的PS評分、體重、轉(zhuǎn)移灶的部位和數(shù)目、化療方案的類型和周期數(shù)等,這些因素均有可能影響研究結(jié)果。
此項研究結(jié)果提示:對于Ⅳ期NSCLC患者,更高劑量的姑息性放療可以取得明顯的生存獲益,并不一定依賴于同步放化療;但是,局部姑息放療的劑量仍需進一步研究。
(編譯 王世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