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移性或不可手術切除的尿路上皮癌 含鉑方案治療的血栓風險較高
美國紀念梅隆凱特林癌癥中心的Dean F. Bajorin等報告,順鉑治療轉移性或無法手術尿路上皮癌(UC)患者的血管栓塞事件(VTE)發(fā)生率與以前研究結果類似。但卡鉑治療的患者中VTE發(fā)生率?>?20%,該結果在既往的研究中并未有被明確,且顯著高于預期。臨床醫(yī)師應該更清楚地認識到采用順鉑和卡鉑治療的UC患者存在較高的VTE風險,且值得進一步研究。(Cancer. 2015年11月30日在線版)
該項前瞻性研究入組轉移性或無法手術切除的UC患者資料,回顧性分析了吉西他濱聯(lián)合卡鉑(GCb)、吉西他濱單藥、卡鉑單藥、貝伐珠單抗(GCbBev)或者吉西他濱聯(lián)合順鉑(GCis)化療的VTE發(fā)生率,其中同一時期接受GCb或GCis化療的患者資料作為對照隊列。
VTE定義為靜脈或動脈(心肌梗塞或腦血管意外)血栓形成。在治療期間或治療4周內(nèi)發(fā)的VET認為與治療藥物相關。采用Fisher精確檢驗或Kruskal-Wallis檢驗對化療相關的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與VTE相關的臨床因素采用條件Logistic回歸進行分層分析。
結果顯示,共入組198例患者,51例采用GCbBev方案治療的患者中有13例(26%)發(fā)生VTE;92例采用GCb治療的患者中有22例(24%)發(fā)生VTE;55例采用GCis治療的患者中有8例(15%)發(fā)生VTE。
不同治療組之間患者的一般資料如年齡、既往膀胱根治性手術史、腫瘤位置靠近盆腔血管、Khorana風險組和有無接受抗血小板治療等,存在顯著差異。但不同類型化療方案的VTE發(fā)生率和VET類型(動脈和靜脈)無顯著差異,只有膀胱根治性切除的患者存在較高的VTE風險(OR=2.2,95%CI 1.0~4.9;P=0.047)。
(編譯 董培 審校 周芳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