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發(fā)惡性胸膜間皮瘤 順鉑/培美曲賽聯(lián)合貝伐珠單抗療效較好
法國國家衛(wèi)生研究院臨床研究中心胸部腫瘤科的Gérard Zalcman等報告,將貝伐珠單抗加入培美曲賽/順鉑方案中可顯著改善惡性胸膜間皮瘤患者的總生存期(OS),且部分治療相關不良反應可預期,因此認為該療法適于此病。(Lancet. 2015年12月21日在線版)
惡性胸膜間皮瘤是一種高侵襲性的惡性腫瘤,預后較差,起病原因與職業(yè)石棉暴露相關。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是惡性胸膜間皮瘤細胞的關鍵絲裂原,因此以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為靶標的治療可能有效。該隨機對照非盲Ⅲ期試驗(MAPS研究)從法國的73所醫(yī)院入組患者,旨在評估在順鉑/培美曲賽標準治療方案中加入貝伐珠單抗一線治療進展期惡性胸膜間皮瘤時對生存率的影響。
入組條件:年齡18~75歲;罹患不適切除的惡性胸膜間皮瘤;既往未經(jīng)化療;ECOG PS評分0~2分;無器質性心血管共病,不適手術切除;CT檢查發(fā)現(xiàn)至少有一處可評價(胸膜積液)或可測量(胸膜實體瘤增厚)的病灶;預期壽命>12周。排除標準:出現(xiàn)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轉移;使用抗凝藥物治療(阿司匹林≥325 mg/d,氯吡格雷、噻氯匹定或雙嘧達莫),服用治療劑量的抗維生素K藥物,使用治療劑量的低分子量肝素,服用非甾體類抗炎藥。患者被按照1︰1的比例進行隨機分組,分層因素為組織學特征(上皮性 vs 肉瘤型或混合型)、PS評分(0~1分 vs 2分)、研究中心、吸煙狀態(tài)(不吸煙者 vs 吸煙者),接受培美曲賽(500 mg/m2)、順鉑(75 mg/m2)加(PCB組)或不加(PC組)貝伐珠單抗(15 mg/kg),21天為一個周期,持續(xù)至多6個周期,直至疾病進展或出現(xiàn)不良反應。主要終點指標為意向性治療人群的OS。
結果顯示,2008年2月13日至2014年1月5日,PCB組入組223例患者,PC組為225例。PCB組和PC組患者的中位OS分別為18.8個月(95%CI 15.9~22.6個月)和16.1個月(95%CI 14.0~17.9個月);風險比為0.77(95%CI 0.62~0.95,P=0.0167)。222例接受了PCB治療,224例接受了PC治療;分別有158例(71%)患者和139例(62%)患者發(fā)生了3~4級不良反應事件;兩組3級及以上的高血壓事件分別有51例(23%)和0例,血栓事件分別有13例(6%)和2例(1%)。
(編譯 石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