濾泡性淋巴瘤 利妥昔單抗長期維持治療是否有價值?
瑞士研究者Christian Taverna等報告的SAKK 35/03研究的結(jié)果顯示,利妥昔單抗單藥治療濾泡性淋巴瘤后,長期用利妥昔單抗維持治療可顯著延長無進展生存期,但對總生存期的影響不大。(J Clin Oncol. 2015年12月28日在線版)
利妥昔單抗維持治療的最佳時限尚不明確。既往不同研究的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最普遍采用的治療時限為兩年。在隨機對照設計的SAKK 35/03研究中,270例未經(jīng)治療的、復發(fā)的、病情穩(wěn)定的或化療耐藥的濾泡淋巴瘤(FL)患者每周接受四次利妥昔單抗單藥治療(375 mg/m2)。165例患者至少獲得了部分緩解,他們接受每兩個月一次利妥昔單抗維持治療。其中被隨機分配入短期治療組的患者82例,需接受4次給藥治療;被隨機分入長期治療組的患者83例,接受最長5年的治療或直到出現(xiàn)疾病進展或不能耐受藥物不良反應。
短期組和長期組患者的中位無事件生存期(主要終點)沒有顯著差異,分別為3.4年和5.3年(P=0.14);中位無進展生存期分別為3.5年和7.4年(P=0.04);兩組患者的中位總生存期均約為8年。
中位隨訪6.4年,短期組和長期組分別有13例和10例患者死亡。但仍然需要收集該試驗的生存數(shù)據(jù),并進行更長時間的隨訪,以評估利妥昔單抗長期維持治療是否影響總生存期。
利妥昔單抗長期維持治療組的患者比短期組的患者發(fā)生了更多的不良反應事件。長期組和短期組至少發(fā)生一次不良事件的患者分別為76%和50%(P<0.001),發(fā)生3~4級感染的患者分別為5例和1例,由于不能耐受不良反應而停止治療的患者分別為3例和0例。
Taverna表示:“未來抗CD20抗體聯(lián)合新的免疫調(diào)節(jié)藥物,如來那度胺、布魯頓酪氨酸激酶抑制劑或磷脂酰肌醇3激酶抑制劑Idelalisib,代替化療是有前途的新治療策略。這些未來的組合將擴大濾泡細胞淋巴瘤患者的治療選擇范圍,以后可能不會使用或延遲使用抑制細胞的化學治療方法?!?/p>
(編譯 程梅 審校 邱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