酪氨酸激酶抑制劑使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風險增加
慢性粒細胞白血?。–ML)在上世紀還是致命性的惡性血液系統(tǒng)疾病。進入到二十一世紀,特別是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的出現(xiàn)使CML患者的預后得到了徹底改善。目前,一代TKI(伊馬替尼)、二代TKI(尼洛替尼或達沙替尼)已替代了過去的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allo-HSCT)和干擾素-α成為CML的一線治療方案。然而,隨著TKI的廣泛應用,長期治療引起的不良反應引起了臨床醫(yī)生的重視。
最近,瑞典卡羅林斯卡大學醫(yī)院Torsten Dahlén等報道:TKI的連續(xù)應用可能會導致長期的不良反應,如心血管毒性。(Ann Intern Med. 2016年6月14日在線版)
為深入探討接受TKI治療CML患者的心血管疾病發(fā)生情況,Dahlén等的研究納入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瑞典CML登記處記錄的896例CML慢性期患者,其中45.9%為女性,中位年齡為58歲。每例CML患者隨機選取5名年齡、性別相匹配的健康人作為對照。
研究結果顯示:最常見的CML治療藥物為伊馬替尼,780例(87.1%)患者均接受伊馬替尼治療、241例(26.9%)接受尼洛替尼、210例(23.4%)接受達沙替尼。中位隨訪時間為4.2年。在確診CML前,接受尼洛替尼、達沙替尼、伊馬替尼和對照組患者的心肌梗死發(fā)病率分別為9.5%、7.6%、10.9%和7.8%。
在TKI治療后,CML組有54例次出現(xiàn)動脈血管疾病,20例次出現(xiàn)靜脈血管疾病,相對危險度分別為1.5和2.0。接受二代TKI(尼洛替尼或達沙替尼)治療的CML患者,其心肌梗死的發(fā)生風險高于一代TKI(伊馬替尼)治療的患者。
因此,接受TKI治療的CML患者有更高的動靜脈血管事件發(fā)生風險。研究者建議臨床醫(yī)生在給CML患者應用TKI治療時要警惕患者可能會出現(xiàn)心血管疾病,尤其是二代TKI治療患者。
(編譯 趙珂 審校 劉啟發(f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