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SIG10L胚系突變是Barrett食管/食管癌的敏感基因
美國凱斯西儲大學醫(yī)學中心病理科Ryan E. Fecteau等報告的研究顯示:VSIG10L是家族性Barrett食管的一個敏感基因,且可能在維持正常食管內穩(wěn)態(tài)中起作用。針對VSIG10L進一步的研究可能會有助于揭示食管成熟過程重要的通路和Barrett食管/食管腺癌的發(fā)病機制。(JAMA Oncol. 2016年7月28日在線版)
食管腺癌和其前期病變Barrett食管的發(fā)病率在過去40年內急劇上升,然而顯著的基因異質性阻礙了人們對于該疾病發(fā)病機制和治療的研究和認識。該研究使用高通量測序方法,在一例多人口、多代家庭的食管腺癌/Barrett食管患者中明確家族性Barrett食管新的敏感突變。
研究者對這個多代Barrett食管家族中血緣關系較遠的4位成員進行了外周血淋巴細胞DNA全外顯子測序來篩選可能的疾病敏感突變。研究者將所有的基因突變進行篩選以確定候選突變。使用實時定量PCR以及原位RNA雜交的方法進行基因表達分析。運用食管成熟細胞三維培養(yǎng)模型來確定基因突變的表型效應。使用電子顯微鏡評估其中一位攜帶有突變基因的患病家庭成員食管黏膜的超微結構改變。從之前一個非典型基因上識別新的胚系疾病敏感突變。
結果顯示,這個多人口、多代家庭中有14名成員患?。?例食管腺癌,11例Barrett食管)。全外顯子測序發(fā)現(xiàn),在患病成員中,非典型基因VSIG10L上高度保守的絲氨酸殘基存在胚系突變(S631G)。與野生型相比,將S631G突變轉染到一個正常食管鱗狀上皮細胞三維培養(yǎng)模型上后會顯著抑制上皮成熟過程。VSIG10L在正常鱗狀上皮食管中高表達,而在Barrett相關病變中明顯表達缺失。在電鏡下可以發(fā)現(xiàn),存在S631G突變的食管鱗狀上皮黏膜細胞間隙增寬以及細胞橋粒減少。
(編譯 翁文瀚 審校 楊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