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V疫苗時代基于人口學(xué)的宮頸上皮內(nèi)瘤變發(fā)生率
來自格魯吉亞Benard VB的一項回顧性分析顯示,越來越多的證據(jù)表明進一步提高宮頸癌篩查年齡迫在眉睫,這是實現(xiàn)篩查和接種疫苗一體化重要的一步。(JAMA Oncol.2016年9月29日在線版)
在重新評估宮頸癌篩查的臨床實踐指南時,應(yīng)該考慮在部分接種人乳頭瘤病毒(HPV)疫苗可降低HPV相關(guān)疾病發(fā)生率的顯著影響。在確定校正宮頸癌篩查實踐與HPV疫苗的實施相重疊后,該研究目的是在人群基礎(chǔ)上探索宮頸上皮內(nèi)瘤樣病變(CIN)的發(fā)展趨勢。
2007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在15~29歲女性個體中診斷出13520例CIN1,4296例CIN2,2823例CIN3。然而在校正宮頸癌篩查變化后,在15~19歲的女性個體中,每100?000位女性中所有等級的CIN發(fā)生例數(shù)明顯減少。CIN1從3468.3例下降至1590.6例,百分比年度變化率(APC)為-9.0%(95%CI-12.0%~-5.8%,P<0.001),CIN2從896.4例降至414.9例(APC=-10.5%,95%CI -18.8%~-1.2%;P=0.03),CIN3從240.2例降至0例(APC=-41.3%,95%CI -65.7%~0.3%;P=0.05)。在20~24歲女性中,CIN2發(fā)生率的降低也是非常顯著的,從1027.7例降至627.1例(APC=-6.3%,95%CI -10.9%~-1.4%;P=0?.02)。
(編譯 劉天伯 審校 婁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