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結陰性的口腔舌癌 淋巴脈管間隙浸潤局部區(qū)域失敗預示生存差
美國埃默里大學Winship癌癥研究所Richard J. Cassidy等報告,無淋巴結轉(zhuǎn)移的口腔舌癌患者術后,淋巴脈管間隙浸潤(LVSI)與較差的局部區(qū)域控制、總生存期均相關,此類患者是否需要進一步輔助治療需要進一步明確。(JAMA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2017年1月12日在線版)
口腔舌癌術后患者是否輔助治療取決于臨床、病理兩個方面,有充足的證明顯示病理學頸部淋巴結陽性、切緣陽性、囊外侵犯者可輔助放療,但是對未累及淋巴結患者的證據(jù)較少。在淋巴結轉(zhuǎn)移陰性的口腔舌癌患者中,為了調(diào)查治療失敗決定因素與生存間的關系,該項研究回顧了2003~2013年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病歷。入組條件為:臨床未發(fā)現(xiàn)淋巴結轉(zhuǎn)移(cN0);頸部病理切片示淋巴結陰性(pN0)?;颊咭罁?jù)標準臨床病理分期接受了輔助放療或輔助放化療。利用Kaplan-Meier曲線、多變量(MVA)logistic回歸和Cox比例風險回歸分析來分析患者、腫瘤和治療特點對局部區(qū)域控制(LRC)和總生存期(OS)。
結果顯示:總共有180例患者滿足納入標準,中位隨訪4.9年(0.9~12.5年),102例(56.7%)患者為女性,42例(23.3%)患者確診時年齡小于45歲,153例(85%)患者為T1/T2期腫瘤,112例(62%)患者接受了選擇性頸部淋巴結清掃,病理提示pN0。其中36例(20%)患者為LVSI。
MVA分析顯示:LVSI(OR=0.06,95%CI 0.02~0.19;P<0.01)和增高的LRC有關。選擇性頸部淋巴結清掃(OR=2.99,95%CI 1.16~7.73;P=0.02)及接受放療(OR=7.74,95%CI 2.27~26.42;P<0.01)與增高的LRC有關。LVSI患者(38.8%,95%CI 22.8%~54.6%)的3年LRC率顯著低于無LVSI者的(81.9%,95%CI 74.4%~87.4%)。僅有LVSI(HR=2.20,95%CI 1.19~4.06;P=0.01)和年齡大于44歲者(HR=4.38,95%CI 1.34~14.27;P=0.01)與較差的OS有關。LVSI(71.3%,95%CI 53.2%~83.4%)患者的3年OS率顯著低于無LVSI患者的(90.3%,95%CI 83.8%~94.3%)。
(編譯 李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