膳食脂肪酸的攝入與肺癌風險的關(guān)系
美國范德堡大學醫(yī)學中心的Jae Jeong Yang等報告的一項大型、國際性隊列匯總分析顯示,膳食脂肪酸的攝入總量和類型與肺癌風險相關(guān),通過調(diào)整脂肪酸攝入結(jié)構(gòu)(如用多不飽和脂肪酸替代飽和脂肪酸)可降低罹患肺癌的風險,且在吸煙者、肺鱗癌患者和小細胞癌患者中更明顯。(J Clin Oncol. 2017年7月25日在線版)
研究詳情
該研究納入10項來自美國、歐洲和亞洲的前瞻性隊列研究,總樣本量為1 445 850例,其中有18 822例肺癌患者(平均隨訪時間為9.4年)。研究者利用Cox回歸模型計算每個隊列的風險比(HR)和95%置信區(qū)間(CI)。
結(jié)果顯示,總脂肪酸和飽和脂肪酸的高攝入與肺癌風險的增高呈正相關(guān),攝入量處于最高五分位區(qū)間者的HR為1.07(95%CI 1.00~1.15,P<0.001),處于最低五分位區(qū)間者的HR為1.14(95%CI 1.07~1.22,P<0.001)。攝入飽和脂肪酸與肺癌風險增高的相關(guān)性在吸煙者中(HR=1.23,95%CI 1.13~1.35;P<0.001)強于已戒煙者和從未吸煙者(交互作用檢驗,P=0.004);在不同肺癌組織學亞型中,鱗癌(HR=1.61,95%CI 1.38~1.88;P<0.001)以及小細胞癌(HR=1.40,95%CI 1.17~1.67;P<0.001)比其他亞型的相關(guān)性更強(異質(zhì)性檢驗,P<0.001)。與此相反,多不飽和脂肪酸的高攝入與肺癌風險降低相關(guān),攝入量處于最高五分位區(qū)間者對比處于最低五分位區(qū)間者的HR為0.92(95%CI 0.87~0.98,P=0.02)。若以不飽和脂肪酸替代5%的飽和脂肪酸的能量,則罹患小細胞肺癌和肺鱗癌的風險將分別下降16%和17%。研究未發(fā)現(xiàn)單不飽和脂肪酸攝入量與肺癌風險有任何相關(guān)性。
研究述評
Yang指出該研究的一個局限性是:飲食信息只能在一個時間點獲得。這導致不可能實現(xiàn)“跟蹤飲食習慣的變化,以明確其是如何影響癌癥風險”的目的。
紐約長島大學生物化學研究員Glen Lawrence表示,該研究也沒有涉及可能導致癌癥的另兩個因素—— 糖類和反式脂肪的攝入情況。既往研究顯示,不飽和油可能會增高某些癌癥的風險。
東芬蘭大學公共衛(wèi)生與臨床營養(yǎng)研究所的Ursula Schwab表示,還可能有其他的不良飲食習慣導致肺癌風險的增加,可能并非僅是脂肪在其中發(fā)揮作用。日常生活中需要攝入抗氧化劑、維生素、礦物質(zhì)以及不飽和脂肪酸,但典型的西方飲食中這些必需營養(yǎng)成分的含量較低,而飽和脂肪的含量較高。
(編譯 蘇展豪 審校 盧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