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zhuǎn)移性結直腸癌 術后ctDNA濃度變化可為評效標志物
法國巴黎笛卡爾大學Garlan 等報告,術后ctDNA濃度的早期變化可作為轉(zhuǎn)移性結直腸癌患者療效評估的標志物。(Clin Cancer Res. 2017年9月15日在線版)
該項前瞻性研究連續(xù)納入了接受一線或二線化療的轉(zhuǎn)移性結直腸癌患者,并通過微滴式數(shù)字PCR技術在化療第1~3周期(化療第一周期記為C0,第二周期記為C1,第三周期記為C2)開始前檢測血漿ctDNA水平,其判斷標準主要為KRAS、BRAF、TP53等基因突變以及WIF1、NPY的過度甲基化,而臨床療效通過CT成像進行評估,根據(jù)RECIST v1.1標準。多變量分析校正年齡、性別、ECOG PS評分、同時性轉(zhuǎn)移、及治療方案等因素。
研究共計納入82例接受一線(82.9%)或二線(17.1%)化療的轉(zhuǎn)移性結直腸癌患者。其中C0檢測的高濃度(>10 ng/mL)ctDNA患者較低濃度(≤0.1 ng/mL)者而言,總生存時間顯著縮短(6.8個月 vs 33.4個月;校正HR為5.64,95%CI 2.5~12.6,P<0.0001)。
通過分析C0與C2或C1間的ctDNA濃度變化趨勢,研究者將患者分為兩組(較好反應組,58例;較差反應組,15例),并納入多因素回歸分析。結果顯示,較好反應組的中位無進展生存期及總生存期均顯著優(yōu)于較差組,無進展生存期分別為8.5個月和2.4個月(HR=0.19,95%CI 0.09~0.40;P<0.0001),總生存期分別為27.1個月和11.2個月(HR=0.25,95%CI 0.11~0.57;P<0.001)。
(編譯 吳舟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