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結(jié)直腸癌患者 根據(jù)基因型選擇化療方案可提高緩解率并減輕不良反應
一項Ⅱ期隨機臨床研究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在轉(zhuǎn)移性結(jié)直腸癌(mCRC)患者中,根據(jù)TYMS-3′ 非翻譯區(qū)(UTR) 6bp 插入/缺失及ERCC1-118C/T的不同基因多態(tài)性而選擇不同的治療方案,可顯著提高客觀緩解率及R0切除率并能減輕藥物的不良反應。(Ann Oncol. 2017年11月14日在線版)
既往研究報道,TYMS-3′ UTR 6bp 插入/缺失及ERCC1-118C/T基因多態(tài)性有助于選擇氟尿嘧啶類藥物聯(lián)合奧沙利鉑的一線治療方案。研究者們?yōu)榱嗽u估了這些基因標志物在mCRC患者中選擇治療方案時的作用,進行了這項基于藥物遺傳學的臨床研究。
在這項隨機放的Ⅱ期臨床研究中,貝伐珠單抗聯(lián)合XELOX方案為對照組,試驗組方案根據(jù)TYMS-3′ UTR 6bp 插入/缺失及ERCC1-118C/T的不同,分別為貝伐珠單抗+ FUOX、FUIRI、XELIRI或XELOX方案。藥物選擇則根據(jù)最適合FUOX方案的基因型(TYMS-3′UTR 插入/缺失 或 缺失/缺失;ERCC1-118T/T)。研究主要觀察終點為PFS。
該研究總共入組195例患者,對照組和試驗組分別有65例及130例。主要的觀察終點PFS未能達到,mPFS在對照組中為9.4個月,在試驗組中為10.1個月(P=0.745)。兩組mOS相似(分別為16.5個月和19.1個月,P = 0.797)。試驗組患者獲得更高的客觀緩解率(ORR:65% vs. 47%,P= 0.042),且有更高的治療后R0切除率(86% vs. 44%,P = 0.018)。與對照組相比,試驗組中更少患者發(fā)生神經(jīng)毒性、手足綜合征、血小板減少癥和感覺遲鈍。
在該研究中,基于基因多態(tài)性的個體化治療未能改善mCRC患者的生存。然而,該治療策略提高了緩解率及R0切除率,降低了藥物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提示基于TYMS-3′UTR和ERCC1-118基因多態(tài)性的治療方法值得進一步研究。
(編譯 袁翔 審校 項曉軍 熊建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