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評分系統(tǒng)預測Barret食管癌變風險
一種新的評分系統(tǒng)可將Barret食管患者分為低危、中危或高危三個風險分層,預測進展為高級別不典型增生和食管腺癌的風險。(Gastroenterology. 2017年12月19日在線版;doi: 10.1053/j.gastro.2017.12.009.)
研究者指出,雖然于大部分Barret食管患者不會發(fā)展為癌癥或高級別不典型增生,但仍有小部分高危風險患者,一直不能被有效鑒別。研究者多年致力于尋找生物標志物和危險因素,終于發(fā)現(xiàn)男性、吸煙、Barrer食管長度以及低級別不典型增生是比較明確的因素。每個危險因素賦予相應的分數(shù)和權(quán)重,計算Barret食管進展評分(PIB),和肝臟疾病的MELD評分相似。
研究者分析了來自美國和荷蘭6家中心1985~2014年收集的Barret食管患者資料。研究者分析了2697例患者(平均年齡55歲),84%為男性;88%為白人;Barret食管平均長度3.7 cm。70%的患者用于得到PIB風險評分模型,30%用于驗證。中位隨訪時間為5.9年。
隨訪期間,5.7%的患者發(fā)展為高級別不典型增生或食管癌。男性、吸煙、Barret食管長度及基線確定的低級別不典型增生與Barret食管的進展顯著相關(guān)。
計算評分可鑒別出可能進展的患者。以下是兩個例子:
1. 65歲男性,有吸煙史,Barret食管長度為5 cm且內(nèi)鏡下Barret食管無組織不典型增生;總分等于9(男性)+5(吸煙史)+5(Barret食管長5 cm)+0(無Barret食管組織不典型增生),為19分。該患者處于中危水平,每年有0.73%的風險進展為高級別不典型增生或食管癌。
2. 55歲女性,無吸煙史,Barret食管長2 cm且內(nèi)鏡下無Barret食管不典型增生;總分等于0(女性)+0(無吸煙史)+2(Barret食管長2 cm)+0(無不典型增生),為2分。該患者處于低危水平,每年有0.13%的風險進展為高級別不典型增生或食管癌。
7年隨訪,相比于低危組(0~10分),高危組(>21分)和中危組(11~20分)進展為高級別不典型增生和食管腺癌的風險比分別是18.4和5.6。
從臨床角度出發(fā),低?;颊呖赡苄枰俅卧u估;高危患者則應考慮消融或者密切隨訪。中?;颊邞O(jiān)測3~5年。
研究評論
美國紐約西奈山伊坎醫(yī)學院Yujin Hoshida教授評論指出,這一風險評分基于一項大規(guī)模、多中心、長期隨訪的前瞻性隊列研究,且運用臨床可及的指標,因此,有效性和臨床可行性很高,可更經(jīng)濟、有效地監(jiān)測Barret食管患者發(fā)展為食管癌的風險。
(編譯 甘霖 審校 葉穎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