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K陽性克唑替尼治療后的NSCLC 布加替尼治療腦轉移的療效較好
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癌癥中心Camidge等報告,針對ALK陽性、克唑替尼治療后的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布加替尼的顱內有效率較高且顱內無進展生存期(iPFS)較長,其中180 mg/d劑量治療患者(需導入治療)的iPFS最長。(J Clin Oncol. 2018年5月16日在線版 doi: 10.1200/JCO.2017.77.5841)
在克唑替尼治療的ALK重組的NSCLC患者中,首次疾病進展經常發(fā)生在中樞神經系統(tǒng)。為了評估新一代ALK抑制劑布加替尼的作用,該項Ⅰ/Ⅱ期試驗入組ALK陽性的NSCLC腦轉移患者,給予布加替尼(90~240 mg/d)。
在另一項隨后開展的Ⅱ期隨機試驗ALTA中,A組患者接受布加替尼90 mg/d;B組患者先接受90 mg/d連續(xù)7天的導入劑量,然后接受180 mg/d的劑量。研究終點為客觀緩解率(ORR)及顱內療效。
結果顯示,大多數(shù)ALK陽性NSCLC的患者基線時即有腦轉移,其中79例Ⅰ/Ⅱ研究中有50例(63%)存在腦轉移,ALTA研究中A組和B組的腦轉移患者分別為80例(71%)和73例(66%);其中多數(shù)患者未接受過腦部放射治療(Ⅰ/Ⅱ研究為46%,ALTA研究的A組和B組分別為40%和41%。除了Ⅰ/Ⅱ研究中的4例患者外,所有患者都接受了克唑替尼治療。
在具有可測量腦轉移病灶(≥10 mm)的患者中,Ⅰ/Ⅱ研究確定的顱內ORR為53%(8/15例),ALTA研究A組和B組的顱內ORR分別為46%(12/26例)和67%(12/18例)。亞組分析結果表明,顱內ORR在未放療或放療后進展的患者中是相似的。
在基線即存在腦轉移的患者中,Ⅰ/Ⅱ研究的iPFS的中位值為14.6個月(95%CI 12.7~36.8個月),ALTA研究A組和B組的分別為15.6個月(95%CI 9.0~18.3個月)和18.4個月(95%CI 12.8個月~未達到)。
(編譯 王萌 審校 陳公琰)
